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唐山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唐山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2010年经济总量达到4469.2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9位;全部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2%和20.3%,去年达到438.9亿元和195.8亿元,比2005年增长94%和1.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6%,累计完成8010.2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总量的4.3倍。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科技支撑作用得到强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快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市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市高新区晋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冀东发展、唐山港等重点企业集团成功组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日本住友、法国家乐福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入驻唐山,五年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7.2亿美元,出口创汇145.7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6倍和4.5倍。
——沿海开发步伐加快。以曹妃甸新区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迈出重要步伐,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期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型重化工业产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唐山港2010年吞吐量达到2.5亿吨,跻身全国港口前10强。唐山湾生态城建设快速推进。沿海开发对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城乡面貌较大变化。五年累计投入城镇建设和改造资金2558亿元,全市城市建成区(含县城)面积新拓展1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6.1%提高到54.9%,南湖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唐山机场实现通航,在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成功申办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累计启动了440个村的新民居建设改造。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列全省第一。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市本级财政五年累计投入210亿元,为群众办实事125件。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0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86.5 %和81.4%。城镇就业累计增加35.5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促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依法治市水平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工作不断强化,“五五”普法圆满完成,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断深入,双拥共建活动持续开展,连续第五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社会矛盾综合调控机制更加健全,信访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得到强化。对台、民族、宗教、外事和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宋志永等13位农民被评为“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3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新一轮(2009-2011)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省级测评中名列第一,得到国家测评组充分肯定。全面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唐人文化园等148个省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开工。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推出了电影《唐山大地震》等一批文艺精品,先后有6部作品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在全国率先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体系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持续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效率年”活动,干部作风明显改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更加健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总体来看,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改善取得巨大成绩的五年。过去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办好唐山的事情,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科学的眼光审视市情,以科学的思路谋划工作,以科学的举措推动落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上级决策部署与唐山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看准的事情就一抓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实绩;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这些,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牢牢把握、认真坚持,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在研究谋划“十二五”发展中,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从唐山实际出发,确定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努力推动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这是我们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需要牢牢把握的工作主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全力以赴为之奋斗,不断开创唐山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突破口,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目标。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未来五年工作的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到或基本达到四分之一,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实力雄厚、活力充足、魅力彰显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钢铁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装备制造业在二产中占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实现较大增长,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部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继续提高,科技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生活更加富庶、人民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品位大幅提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趋和谐稳定。
实现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四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确保各项工作统筹协调推进。
实现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目标,我们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停不得”的使命感,努力把唐山的科学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目标的战略之举和必由之路。要把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推动经济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努力把唐山建成全国重要的精品钢生产基地、现代化工临港产业基地和中国北方新型建材基地。二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把唐山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引进力度,抓好高速动车组扩能、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产业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五年内物流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托幼等行业,推进城乡社会养老幸福工程,更好地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把唐山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
(二)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转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谁创新谁光荣、谁创新谁有位、谁创新就支持谁的浓厚氛围。四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推进“院士联谊”“假日博士”等柔性借智工作,加快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三)着力推进以曹妃甸为龙头的沿海开发开放。到“十二五”末,曹妃甸新区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两番以上,并带动唐山湾“四点一带”区域经济总量翻一番以上。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专业化煤炭、矿石、油气、集装箱等泊位建设,使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前五强,建成环渤海地区国际性能源和重要原材料集疏主枢纽港。同时,配套推进水、电、路、讯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拓展港口腹地,提升承载辐射能力。二是加速产业聚集。吸引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战略投资者落户,突出抓好首钢京唐钢铁二期、大型石化炼化一体化、华润曹妃甸电厂二期、中粮精炼糖、北控海水淡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建设。三是加快唐山湾生态城建设,为聚集产业和人口创造条件。四是推动沿海与内地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务。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三是加快农村新民居建设。未来五年,力争完成2000个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让35%的农民住进新民居。同时,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打造良好人居环境。四是加快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村进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资金专业合作社试点。推进城乡户籍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
(五)着力推动城镇建设上水平、出品位。一是优化城市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同时大力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构筑起现代城镇发展体系。二是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建设一批文化、科技、体育、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和便民设施,努力使城市人均公共服务资源占有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城市一流标准。三是提升城市形象。加快环城水系公园、广场建设和周边区域整体改造,抓好世博园园址、文化广场、奥体中心、新火车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设,打造南湖景观大道等一批景观示范街,各县(市)区也要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和特色街区。四是繁荣城市经济。着力推进金融街、星级酒店、高端写字楼、商贸综合体以及总部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城市产业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在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五是加强城市管理。
(六)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对重点县(市)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治理,积极推广一批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抓好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三友集团化纤公司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发展再制造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三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施河流、矿山等重点领域生态修复工程,加快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努力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天蓝地绿、山青水碧的生态环境。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动力,下大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法治型、责任型、服务型和效能型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壮大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和服务业转移,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力军。全面扩大开放。巩固扩大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合作,积极拓展与欧洲、美洲国家的联系,深化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的务实合作,提高利用外资内资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
经济是硬支撑,文化是软实力。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实现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活力,推动唐山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一)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活动,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科普工作,推动“诚信唐山”建设,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媒体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方式,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舆论环境。着眼于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农户)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城乡文明水平和全民文明素质。
(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公平、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唐山传媒大厦、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群艺馆等文化场馆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推进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彰显唐山历史文化风采。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坚持重大产业项目带动,着力发展现代传媒、演艺文化、休闲娱乐等“七大文化产业业态”,打造工业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十大文化产业链条”,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产业园区带动,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建立、规范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不断提高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四)推进文化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投资文化产业、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创新,打造中国陶瓷博览会、中国评剧艺术节和“冀东三枝花”戏曲、红学研究和清史文化等一批具有唐山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施文化创新工程,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既是实现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的制度,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新工人医院、新妇幼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开展“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全面推进体育、人口、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推行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和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对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二)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下大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基层群众工作站和工作室,形成上下联动、便捷高效的群众工作网络;坚持并不断完善基层联系点、民情恳谈、接访下访、公众听证等制度,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扬民主,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体人民的意志;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作用;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进依法治市,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
(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实施社会矛盾综合调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唐山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打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目标,关键在党。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带领全市人民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成为推动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坚强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特别要创新学习培训形式和内容,强化学习考核刚性约束,加强对党员干部转方式、调结构所需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引导广大干部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中作出更大成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人才强市战略规划》,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和发展空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造福人民群众。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和工作机制优化,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发挥作用的全覆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发展党内民主,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以“双育工程”(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为载体,不断增添新鲜血液,优化党员结构,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弘扬求真务实之风,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宣传,健全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反腐倡廉教育,深化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努力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切实加强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