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币紧缩政策密集推出的大背景下,炽热的中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增速略微放缓,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物价水平却继续攀高,凸显中国政府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面对的严峻挑战。市场分析人士预期,有关当局将延续紧缩的政策倾向,本季度可能将有新一轮的银行准备金率调整和加息动作。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经济较上年同期增长9.7%,增速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9.8%,也显著低于2010年第一季度的11.9%。
同时,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推动下,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强力攀升,较上年同期增长5.4%。这个增速快于2月份的4.9%,更达到32个月来的最高点。2008年7月份CPI增速高达6.3%。
交通银行的一份报告认为,经济增速放缓幅度很小,有利于减轻目前的通胀压力,也正是政策调控预期的结果,因此“不用过于担心。”此外,它也预测,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年内不会改变。
此时宏观经济的图像反映,通胀仍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首要风险,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货币紧缩政策未能及时阻止物价上涨,而又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正对政府形成巨大压力。但近期它频频释放信号,表明控制物价的决心,反映有关问题的严重性。
否认陷入“滞涨”
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召开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提出要“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
会议形容,物价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部署”。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但通胀加速的情况,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昨天否认中国经济陷入“滞涨”。他强调,当前经济“不存在滞涨”,而且从走势上观察,出现经济滞涨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他认为,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呈现经济走稳、物价可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