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唐山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唐山分站 >> 本地资讯 >> 钢铁物流五大症结亟待破解

钢铁物流五大症结亟待破解

来源:中国价值—财经 编辑:郑博 2011年05月07日 08:30:34 打印

  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重要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市场发展格局、流通格局、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与转型。

  流通是缓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空间、时间矛盾的润滑剂。钢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大生产和大流通的协调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此前表示,2010年中国钢铁物流量已超过30亿吨,居国民经济行业物流量之最。

  在迎接这一新机遇和新挑战时,我们必须认真研判:未来我国钢铁流通业的发展趋势,梳理其明确发展思路,并透过钢铁物流业现状寻找出新的问题。这都将对于我国“十二五”时期实现钢铁流通变革、较快较好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业将由快速扩张期步入后扩张期,经济发展对钢铁等主要基础性原材料的需求强度将逐渐转弱。这对于钢铁市场流通格局而言,钢铁产业进入扩张期以后,流通行业将成为我国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先导性地位和作用也将日益突出。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全国钢材流通企业的市场销售份额,一直保持在65%以上。尽管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钢铁流通业或多或少地也呈现出一体化、集群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但同时更多地暴露出一些行业普遍存有的问题:长期以来行业集中度不高、流通体制模式落后、融资受限等。

  另外,待市场进入后扩张期之后,需求增长会相对平缓,加之钢铁需求又具有较为明显的分散性和差异性,钢铁流通业不得不为此做出变革调整,改善现有流通模式,真正解决行业问题。

  从全球视角来说,国际上大的钢材流通商都早已把目光放在中国市场,其良好的服务质量和完善的营销管理模式必将对中国钢铁流通业产生很大冲击。如果流通企业还是完全依靠原有的钢材贸易模式,将无法在未来的中国钢材市场上站稳脚根。

  总结当前行业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行业集中度依然偏低

  这是业内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流通企业迫于解决却始终未能解决的传统问题。

  数年来,中国钢铁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钢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3月份,国务院发布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尽管物流业只是搭上“振兴规划”的末班车。但从发布的国家十大振兴产业规划来看,钢铁、物流业位居“一首一尾”的地位,已明显折射出国家对当前钢铁流通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但目前社会上对我国钢铁流通行业评价最多的还是,“小、散、乱、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钢铁流通商已超过20万家。可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法人企业不到5%,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法人企业占60%以上。年销售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企业简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企业钢材销售量在10万吨以下。

  显然,我国钢铁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60%左右的流通量是通过中小企业来实现的。而在日本,经营钢材的一级流通商只有10家,二级、三级经营也不过80家左右。

  记者从官方数据中证实,我国从事钢铁产品批发贸易的法人企业有15万多家,我国现有钢材市场八千多个。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钢铁产品现货交易市场仅仅有200家,尽管他们年交易金额超过1万亿元,但推出的摊位却高达8万多个。而且这些企业提供的加工配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等服务普遍不够完善,不成规模,缺乏一定影响力。

  从参与人员数量来划分大中小型的话,同样可以得出这一问题。上述统计也显示,目前全国10人以下的钢铁贸易公司占到65.78%,11~50人的公司占到31.13%,50人以上的公司仅占3.09%。

  众所周知,时下正是各行各业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而这对于钢铁流通行业来说,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和提升,最为关键的核心就是提高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

  当然,提高20万家流通商的集中度确实很困难,但它已成为业内棘手解决的问题。只有凝聚起来才有社会地位,才有话语权。目前,国内钢厂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有9家,宝钢和河北钢铁集团均超过3000万吨。与钢铁生产企业相比,钢铁流通企业在资源掌控、定价话语权上只能长期处于弱势被动地位。这在国外发达国家是没有的,中国钢铁流通业必须加快实现兼并重组,早日改变这一传统格局,为完善我国物流体系做出表率。

  钢铁物流市场变数增多

  步入后世界金融危机时代,在全球经济复苏减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出了明显趋缓迹象。无论是地产调控组合拳,还是节能减排风暴以及限电停电大潮等一系列变数,均使得钢材市场历经着“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如果说过去的市场表现相对“压抑”,那么现在的市场更多充斥着行业“浮躁”。一定程度上来讲,在市场变化莫测的今天,钢铁企业和流通企业已经陷入了阴霾当中。

  钢价动荡起伏本是市场常态。国内钢铁流通企业传统的“赌政策、赌心理、赌预期”经营之道也被生生击垮。

  与此同时,国内钢铁流通企业也将面临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压力。值得提到的是,钢材电子商务的兴起将无形中对传统钢贸模式带来严重冲击。电子商务的公开化、快捷化是其他所无法比拟的。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我国钢铁流通企业通常以自己为圆心,在数十或数百公里范围内的传统经营模式。不止这些,2009年3月27日,中国钢材期货推出之后,更加剧了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

  最近这两年,市场钢价的透明,很快使得钢贸“亏损”大戏频频登上舞台。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大量钢铁流通企业因不能承载市场高库存跌价亏损,看着每天丢掉一辆宝马车,开始陷入极度迷茫。甚至一些流通企业不得已开始把希望寄托于“高回报”的期货市场,可“期货”最终真的还是上演了“压挎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此以外,与钢铁流通企业息息相关的上游钢厂,在面对减排频频打击后更是步步逼迫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近年来,相关部委加紧节能减排所开展的拉闸限电风波,让大多钢厂吃尽了苦头,而这一效应随即转嫁给了流通商。产能的收缩,预期的放大,市场钢价不定时地游戏起这群早已浮躁的老板。

  “十年前的那一套经营模式,到今天已经不太适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告诉本报记者,“有时我们也不能责怪一些企业心态浮躁,毕竟滚雪球式地赚辛苦钱,任何行业都难以忍受”。

  在激烈竞争的钢铁生态圈内,它反映了一个行业现实生态的真实缩影。王建中说,当前中国钢铁产业链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但如果没有流通企业的参与,中国钢铁产业链或许难以重塑。作为钢铁流通企业,亦应该加快找回并合理发挥起对引导生产、衔接产需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现代钢铁物流水平不够

  可以说,“现代物流是钢铁流通业的短板”。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比较“重生产、轻流通”,一度导致钢铁流通效率低下,社会重视创新程度缺失。

  由于多年来受“大而全”、“小而全”传统思想的影响,物流成本依然很高。

  虽然有些国内许多钢铁生产企业、贸易商都拥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硬件设施”,但与欧美日等钢铁强国相比,我们距离真正的“现代物流”仍存在很大差距。

  自2002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和钢材消费国。但与此相伴的钢铁流通业发展速度却并不是十分匹配。自始以来,钢铁流通沿袭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交易方式,而且与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的现状一样,钢铁流通企业也存在行业创新升级能力不足等问题。

  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钢铁流通行业总体业态水平较低,已明显不适应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同时也不适应现代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钢材价格的大起大落使整个流通行业处在高风险状态,这种状态迫使钢铁流通企业未来必须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模式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而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其供应、运输、仓储、批发及零售等每一个环节都应利用网络技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通过电脑和互联网,确定一个成本最省、作业效率最高的运作模式,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可目前这种现代物流的运行模式,在我国流通行业中还没有完全建立”,在何黎明看来,钢材流通行业要面对现状,积极酝酿流通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变革。在现阶段,主要是积极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加快实现钢铁流通由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的转型。

  尤其是在加工中心建设、钢材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等几个方面,各类企业都在做不同程度的转型和摸索尝试,但总体来说现代化水平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程度不高。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业务模式没有整合在一起而形成供应链服务能力。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总经理宋玉芳告诉本报记者,“未来的竞争是链条对链条的竞争,而不是企业间的竞争”,单打独斗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市场机制建设缺乏规范

  钢铁流通是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具体表现为:没有行业准入门槛、企业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时有发生、工商利益屡屡失衡……

  除这方面以外,近些年来,市场仍有一些钢铁流通企业相互压价竞争,不能抱团,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就大打价格战,自相残杀。还有极少数企业不讲信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缺斤短量,坑害消费者。

  尽管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在会员内部积极推行了《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员公约》和《中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诚信服务活动》,但这并非权威的《行业公约》,控制力度有限。

  另外,税政方面,目前以生产税为主体税的财税体制,导致国内市场分割,钢铁流通企业跨地区经营困难,难以成长为全国性、网络化的现代流通企业。不仅如此,企业在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方面根本享受不到与高科技企业同等的待遇,缺乏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致使全行业升级创新缓慢,不利于与其他社会体系的同步发展。

  市场竞争方面,钢材流通行业要高度重视欧美流通企业带来的冲击,尤其是一些“倾销”等不正当竞争。随着我国生产资料流通市场逐步放开,目前已有大量外国企业瞄准了我国市场。随着这些外资流通企业的进入,我国生产资料流通市场上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钢铁产品作为我国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其流通市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同时,不仅是国内的钢材流通企业,甚至生产企业也将面临着由外资企业带来的新的竞争压力。

  市场遭受融资瓶颈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钢铁物流规模最大的国家。有关测算显示,我国钢产量与物流量之比为1:5,即每生产1吨钢,需要5吨物流量。

  2009年我国钢产量为5.68亿吨,2010年1~8月份为4.26亿吨,全年突破了6亿吨。按照我国钢材市场供需率一般在1个百分点以内,2009年我国钢材流通规模接近7亿吨,2010年钢材流通规模超过7亿吨,其中销售额在所有大宗商品流通中位居前列,其物流量居我国国民经济行业之最。

  但由于钢铁流通行业本来就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国内钢铁流通企业,特别是一批中小型流通企业的融资都是“老大难”问题,严重困扰着它们的经营发展。

  一位多年从事钢铁研究的专家这样形容道:“资金链就是钢铁流通企业正常运转的血脉,如果一旦‘贫血’,将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长期以来,各类信贷机构为避开风险,纷纷给予诚信资质好的大型钢铁流通企业优惠政策,但众多小型企业总会因一些不到位的条件而被拒之门外。

  这是因为钢铁流通企业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规模不大,自留资金不足,提供质押贷款能力有限。此外,还有一些民企的财务报表随意性较大,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缺乏审计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使银行难以掌握企业家底,增加了贷款的难度。

  特别是在“宝铁”库质押事件发生后,许多金融机构对不在自己监管控制下的质押物也不敢触碰,影响了融资面的铺展。近年来,一些钢材市场组建融资担保公司,为驻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确实缓解了一部分中小型流通商融资难的问题,但还不足以大面积惠及流通商。

  融资担保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银行、担保机构、流通商,因此要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另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要想真正得到解决,还需要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如长三角地区已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小钢铁流通企业融资的平台——互联保,除了和钢铁物流园区合作外,还可以依据企业特性,为企业搭建了企业融资平台,充分利用政策资源,有效实现了风险共担。

上一篇:唐山丰南将建世界最大自然主题公园

下一篇:巴西首季对华出口铁矿石1773万吨 同比增长10%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