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成本以国际价格入账,利差“凶猛”;进口石油或有“买涨弃跌”,逼高炼油成本;下游销售利润对冲炼化“低价”
一边是整体1600亿利润,一边是炼化600亿亏损。中石油、中石化的“糊涂”账单随着发改委公布一组数据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国家发改委最新披露数据显示,前9个月国内炼油行业净亏损为11.7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炼油业务亏损分别达到了415亿元和230.9亿元,总计645亿元。
国家发改委官员称,造成数据悬殊原因是基于统计口径不同。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表示,从行业看,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说的“645亿亏损”是指炼油部门亏损,而统计局、发改委说的炼油行业,则包括其他业务,譬如包括化工和炼油业务,鉴于化工业务盈利状况不错,炼油方面亏损也得到了填补。
然而,对于这一解释有诸多质疑。依据发改委公数据计算,全行业亏损额仅为两大石油公司亏损额的1.8%,这也就意味着国内除两大公司外,其他炼油企业前9个月盈利高达633.3亿元。
11月28日,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一名人士指出,长期以来,两大巨头霸占了国内炼化市场的八成以上,且旗下炼厂多为千万吨级别,相比之下,存活在夹缝中的地方炼厂普遍规模较小,即便保证油源、开足马力,也难以达到600余亿盈利。
“发改委对整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应该问题不大,但中石油、中石化的亏损金额让人难以置信。”上述人士说。
中国石油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新生表示,石化双雄对于涉及核算的关键因素都未曾公布,亏损之说也难以服众。
“除非你告诉我,每桶原油的开采成本、炼化成本分别是多少,成本都不公布,亏损又从何谈起?”崔新生说。
巨亏,还是暴利
中石油、中石化原油成本入账价格以国际油价为标准。而两者之间高昂差价利润少为外人所知
长期以来,中石油、中石化亏损论调中,从未出现过关于国内原油开采成本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其入账计算的价格则均以国际油价为标准。而两者之间高昂的差价利润也少为外人所知。
一名与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保持多年业务关系的民营油企负责人透露,一般情况下,石油巨头对其国内原油的开采成本都是三缄其口,具体数据也说法不一。但即便如此,“远远低于国际油价肯定是不争的事实。”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国内每桶原油的成本大概是20多美元,前几年大概为十多美元,猫腻就在这里,无论石油公司国内的自采原油成本是多少,最后都会以与国际接轨为由按国际油价进入市场。”上述民企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查阅前9个月国际油价走势获悉,受利比亚战事及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虽中途一度走跌,整体走势却一直保持坚挺。
来自纽交所原油期货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11月28日下午5时,国际油价再度冲破百元大关,蹿升至100.25美元,涨幅3.6%。
“国际油价在100美元左右徘徊时,中石油、中石化的开采成本差价就达到近80美元,但这部分利润并没有写入财报。”上述人士说。
而除此以外,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前秘书长王勇还指出,国家石油公司为抬高自采原油价格,在进口石油时还存在“买涨弃跌”等现象。
“国际油价越高越买,国际油价下跌反而不买,这么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哄抬国内油价。”王勇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每年约4亿多吨的石油消耗中,几大石油公司自产当量约为2亿吨,其中约一半以上须依赖进口。
“用国际油价作为成本核算做财报,肯定是亏损,另一部分自产的成本是多少却从来不公布,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很难站住脚。”崔新生说。
有所为,有所不为
利润转移链条能获得“一箭双雕”之效
中石油、中石化大倒炼化业务亏损苦水时,其下游销售端却大获利好,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利润转移非但不会影响其整体业绩,反而能获得“一箭双雕”之效。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指出,事实上,石化双雄下游销售的利润已经完全填补了其强调的炼化板块亏损,炼厂压低价格也是刻意而为。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发改委施压提高油价,一方面又可以摆出亏损姿态向国家申请补贴,但从整体运营情况来看,石油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赵友山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年初到10月,炼厂给予加油站的成品油批发价相比发改委规定的最高零售限价,竟然相差了千元以上,这样的“批零倒挂”意味着,加油站每销售一吨汽油,可以赚逾1300元。
根据两大油企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两大集团的净利润为1600亿元,相当于日赚6亿元。
上述民营企业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受体制制约,中石油、中石化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但依据市场常态,中游炼化出现几百亿亏损“不足为信”。
“国内大部分地方炼厂因为缺少油源,不得不进口燃料油进行提炼,相比原油的成本更高,即便这样地方炼厂都还能盈利。”上述民企人士说。每吨燃料油的炼油成本要比使用原油高出1300元左右。
与此同时,一名石油企业知情人士还向本报记者透露,此前,为提高炼化工艺水平,国家曾一度对中石油、中石化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以升级炼厂装置,但两大油企旗下的炼厂却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他们自己的炼厂闲着,把油交给民营企业。此外,很多国家划拨给民营企业的配额最后都拿不到手。配额辗转被弄到两大油企的三产公司,这是游离在体制之外的灰色地带。”该知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