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方案尚未确定
近日,一则“中国将在6-9月期间处理2万亿-3万亿元有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但据记者了解,国家审计署于今年3月初开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尚未完全结束,在地方政府性债务具体情况尚未充分掌握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不会轻易敲定清理方案。
本网视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增幅放缓,中国中央政府制定了总额多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许多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其中就包括政府投资和为大型建设项目提供融资担保,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激增。
另外,由于地方政府建设性债务暴涨出现在2008年下半年后,因此,以3到5年的平台平均还款期计算,融资平台真正的还债高峰将出现在2012年至2013年左右,加之届时地方政府换届等因素影响,在未来两年,一些“本届借钱下任还、借了新钱还旧钱”的平台风险或有所加剧。
工信部:货币政策加大企业资金压力
6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了《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报告称,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
本网视点:根据当前制度,利率或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必须要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国务院常务会议由10人组成,以总理领头。
更加基本的货币问题和汇率政策,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决定的。政治局常委由九人组成,以国家主席、党总书记胡锦涛为首。两个机构存在部分重叠,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两名成员是政治局常委。
周小川不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成员,也不是政治局常委,他一般会在小规模会议中对这两个机构展开游说。同时,央行还撰写决定部分议题的讨论文稿;通过月度数据分析和政策建议推行自己的立场;并召集外部学者在国内报纸上撰写评论文章以形成支持。
其他机构也做同样的事情,想方设法地影响政策。在制定利率决策时,央行有时候会跟地方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生争执。发改委是中国权力最大的经济部门,由国家计划委员会演变而来,它希望把利率维持在低水平,以便能够为其新项目融资。
央行的汇率决策常常遭到商务部的反对,后者希望低估人民币币值,这样出口商在对外贸易中才会占有优势。各个部委都会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考虑最有利于自己的货币政策决策,而面对相互矛盾的建议时,决策层通常会推迟决策,直到各部委达成一致。
河南“联姻”央企 项目签约4500亿
6月2日至3日,北京的100多家央企为再次赴京的中部大省河南送上厚礼,双方共签订了近150余项合作项目,涉及煤炭、电力和新能源等领域,总签约金额约4500亿元。这是继2009年双方开始密切接触以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合作。
本网视点:看来年底应该是地方政府和央企的活跃期,明年为换届之年,为了突击政绩,各地方政府都会“使足吃奶之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而对于央企来说,国资委多次表示,如果央企做不到行业前三,就有可能面临被重组。随着大限的逼近,央企做大规模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地方政府和央企牵手,是互惠互利的事情,都是为了防止自己被“踢出局”。典型的政治婚姻啊。
国资委:央企应加快“走出去”
国资委副秘书长郭建新2日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为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达到这个目标,国资委将实行五大战略,即转型升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和和谐发展战略。
本网视点:站在我国经济的角度上考虑,企业不加快速度走出去,不仅企业本身成长有限,也会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之所以走得如此艰辛,很大原因在于“央企”背后的“国家属性”,现在国际市场又开始盛行“民族主义”,澳大利亚民众就曾多次抵制抗议中国央企收购澳矿企,中国央企在国际上的名声就是“人傻钱多”,所以,再让央企当“开路先锋”很可能还是失败居多。
另外,国资委的此番表态,就是在给“腐败”的央企们张开了“钱袋子”,这些 享受了中国经济增长饕餮盛宴的央企们,都从来不愿意在关键时刻顶起大梁。
电价上调致国家电网让利百亿
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电价上调增加了发电企业的利润,预计全年将多收200多亿元。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之间平均0.33分的差价,却给国家电网带来了负担。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此就表示,“电网企业每被挤压1分钱,就相当于承担300亿的成本。”
本网视点:国家电网“让利”?是当我们是傻子,还是把国家电网当成傻子啊。虽然国家电网名义上“让利”了百亿,但是,他们力推的特高压电网建设可是已经拿到批条了啊,未来特高压建设的预备资金可是5000亿。从这中间随便漏点钱就不止100亿。
蒙西、南网特高压恐难成行
据了解,目前此项“北电南送”工程已经由鄂尔多斯市政府委托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和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着手初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初步设计,这条输电通道的输送成本,以及与鄂尔多斯的发电成本之和,将低于广东目前的电力成本。这为电网留下了充裕的利润空间。
本网视点:机遇和挑战并存,特高压电网建设是一大块美味的“蛋糕”,就看谁能抢到手了。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是两兄弟,一个是大哥,继承了大部分家产,管理全国大部分电网;一个是小弟,人小心不小,也是一方诸侯,掌控南方五省电网。区别就是两个公司同隶属于国资委,级别相同,但是有大事还是大哥说了算。所以,这次特高压电网建设的盛宴,有可能是国家电网独享啊。
保障房全国开工率或小于30%
如今,年中将至,保障房建设即将迎来年度中考,能否交出令决策者和购房者满意的答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从记者多方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各地保障房建设“雷声很大”,但“雨水量”够不够,还不明晰。
本网视点:与其制定下发各种命令,不如深入实际,狠抓落实。另外,从各地已经筹集的资金来看,似乎资金问题不是很大,而且各地开建的保障房比例也不算低。不过,这个数据是否准确,是否是地方政府为了应付中央而造出来的数据,还有待考察啊。
国务院:深化电价改革根治煤电矛盾
2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高层领导已经对国家发改委作出批示,要求以标本兼治的方式出台措施,研究深化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协调煤电关系的治本之策。
电荒和干旱或引发柴油荒
通常情况下,加油站三天左右会补油一次,而部分地区因为旱灾抢收突增的柴油需求,使得一些加油站出现了临时性供应不足。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人士解释,在柴油供求相对紧平衡的背景下,这一消息的传播加剧了“油荒”的心理预期。
本网视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很多商品都有了“金融属性”,信息炒作将成为商品价格涨跌的主要因素,而媒体在此过程中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以前段时间的“电荒”为例,有多少媒体去实地调查是否真的电荒?缺多少钱?他们手里的数据也许是从国家电网得到的,也许是从中电联得到的,这其中的信任值有多高?也许是为了不漏选题,也许是为了紧跟热点,但由此带来的“社会恐慌”,其对经济和民众的损失不可估量。
前5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跌14%
业内人士分析,上半年土地收入的减少与推地量缩减有关,下半年供地量或有增加,但由于开发商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土地成交金额料将维持较低水平,地方政府尤其是调控严厉城市的全年土地出让收入明显下滑基本定调。
本网视点:通过房地产调控和货币政策调整,抑制房价上涨,掐断开发商的资金链,致使开发商拿地热情锐减,从而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锐减,那么地方政府用来建设保障房的资金筹集困难就会加重,保障房建设的开工就会成为问题。另外,今日也有报道称,也许地方政府前段时间宣布的保障房建设已经开工30%,有可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整理出来的数据,如果这样思考的话,也许在保障房建设“大限到来”之际,各地的“造假”数据将纷纷出台。
樊纲:人民币未来两三年或停止升值
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昨日在香港表示,央行未来仍需视内地的利率及资本流入速度,决定是否需要再度加息;预料未来两至三年内人民币将停止升值。
本网视点:也许未来两三年内,人民币会升值到“合理”位置(内外都合理)。也有可能是未来两三年内,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会较快,理想状态是能够成为区域内结算货币。不过,这些都是猜测,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崎岖的,对经济实力的要求很大。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需要以下流程:持续几十年的贸易顺差――积累大量外汇储备――国民富裕拥有大量内需――货币国际化――持续的贸易逆差――贸易逆差输出货币――货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因为国内内需旺盛形成回流机制――大量因为贸易逆差出去的货币回来投资国内――最终形成后期的经常性项目逆差但是资本性项目顺差的结构。
加息再“叩门” 政策走向微妙
在防通胀和担心经济下行之间,短期货币政策的天平或许仍会倾向于前者。针对5月CPI可能创新高及继续上升的通胀预期,分析人士预计,央行6月或再度加息。但同时,应避免过度紧缩。在通胀得到抑制后,调控可能会更加谨慎。目前政策处于微妙的权衡中。
本网视点:现在我们最担心的不是通胀和相应的紧缩,而是通胀引起经济严重过热和随之而来的混乱,特别是为政者乱来。幸运的是,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已经没有太多听到调控、治理、刺激或收缩之类的行政指令。加息将继续扮演最后一个坏消息的角色,不过,无从判断端午节后央行是否真的加息,但不管结果如何,新的加息消息不会再引发更坏的市场反应了。
千亿资金借高息通道流入实体经济
在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背景下,部分中小企业闹钱荒,居民存款又在不断搬家,企业和银行一时之间顿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银行资金收紧的背景下,信托公司悄然拓宽“水源”,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借道进入各行各业。当然,企业要为此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
本网视点: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意味着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就会想尽办法将这种成本压力转移到消费产品身上,从而为居高不下的通胀又“贡献”了一份力量。或者,融资成本的增加,加大了企业倒闭风险,因为企业的成本压力没有很好地转移出去,只好自己承担。倒闭企业增多,生产量降低,还是增加了通胀压力。该收的钱没有收到袋子里,反而把不该收的钱全都收回来了。
3000亿美元“热钱”主攻中国
2011年全年,将有大约10410亿美元全球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而中国,作为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将“吸收”其中大约三成的资金量,估算下来,约为3000多亿美元。
本网视点:对付热钱的几种方法:
对策一:任由货币升值。
对策二:非冲销式外汇干预。这一措施在抑制汇率升值压力上很有效,但它也是养虎为患:它会加剧本来已经快速增长中的新兴市场的经济过热,造成通货膨胀和信贷过度增长,从而给资产泡沫风险火上加油。
第三种办法是冲销式干预。它可以防止货币和信贷增长,但它会维持相对于低利率国家的高利率差,从而加剧与套息交易(carry trade)相关的资本流入,结果是抱薪救火。
第四种办法是对资本流入实行管制(或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管制)。姑且不论此类管制是不是有“漏洞”,证据显示对短期“热钱”流入的管制措施并不能影响总体的资本流入量。所以,此类管制在减少货币升值的短期周期性压力上并没有效用。
第五种办法是收紧财政政策,削减预算赤字以便降低驱动资本流入的高利率。但更健全的财政政策会改善国家的外部收支平衡和主权风险评级,进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
第六种方法——尤其是当一个国家已经实行了防止货币过度升值的局部冲销式干预后——是实施审慎的金融体系监管,以减小信贷和资产泡沫风险。监管的目标是节制(由货币干预造成货币增长所衍生的)信贷过度增长。
最后一种办法是采取大规模和持久的冲销式干预,或者说运用主权财富基金或其他财政稳定机制,去累积所需的外币资产来抵消资本长期流入对货币币值的影响。
国内钢市
钢铁业面临“绿色”调控压力
“十二五”期间,钢铁业已经成为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调控的重点目标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即将颁布标准,全面推进钢铁业烧结烟气脱硫。对于行业二噁英减排的规划也在征询意见的过程中,有望陆续推出。
本网视点:也许未来“绿色”调控将成为拉动钢价上涨的又一动力。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钢厂很少上线控制二氧化硫排放设备除增加成本外,我国的脱硫技术也很难恭维。在这种情况下,钢厂上线就是在“做实验”。笔者认为,在国家相关标准备有出台、脱硫技术没有重大突破之前,盲目的要求钢厂必须脱硫只可能适得其反。
宁杭高铁称瘦身钢筋全扣押
前有消息称,计划于今年年底完工的宁杭高铁项目工地上,有人人为地将钢筋“瘦身”后(即通过专门的机器将钢筋拉长拉细)用于宁杭高铁建设项目的护栏之中。
本网视点:这年头真是“减肥”风声再起啊,除了帅哥美女减肥成为流行之外,连钢铁行业也流行起来了,最近各地“钢筋”也都纷纷瘦身了。只是查出来才会拆下来,如果没有查出来呢?是不是意味着这样的瘦身钢筋就要担起高铁“重任”了?应该直接取消宁杭客运专线工程中铁四局的建设资格证,这是典型的“蓄意谋杀”。
三大矿商“公关”中国
力拓加大中国采购额度,必和必拓关注中国教育领域,淡水河谷则直接投放广告,并放言登陆资本市场。三大矿商如此“公关”所欲何求?在专家看来,三大矿商从强硬转变为卖好,除了产业链因素外,最大的因素还是铁矿石谈判。
本网视点:“无利不起早”这是商人的典型特征,所以在力拓加大在中国采购、必和必拓免费赞助中国官员外出学习之际,笔者就曾经预测,或许两拓有什么事求着中国了,所以在搞好关系,而且很可能和有点萎靡的铁矿石市场有关。原来果真如此。所以,不要“看薄”两拓的脸皮,刚刚还可能脸红脖子粗地和你争吵,现在都可以嬉皮笑脸地说我们曾经关系有多么好。
“十二五”中国钢铁需求增速放缓
中国钢铁协会近日发布的预测显示,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经济体,中国的钢铁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将保持持续增速下降的趋势,截至2015年期间,中国的钢材需求将由年增速4.6%减缓至2.6%。
本网视点:也许这就是两拓最近密集公关中国的原因?受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将由前两年的“饥不择食”,不管价多高都得买,到现在要开始“精挑细选”“细嚼慢咽”,两拓再不和中国搞好关系,以后卖货就困难喽。
钢铁业:下跌洗礼后继续看好
预计螺纹钢刚需仍充分,后市下跌空间十分有限,而板材则相对疲弱,长强板弱的格局将继续持续。螺纹钢期货价格小幅走高,基本维持在5000元一线,随着近期流动性紧缩的相对缓和,对钢材期货仍可继续看好。
力拓将考虑采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矿业巨擘力拓集团的铁矿石部门CEO沃尔什(Sam Walsh)今天表示,该公司将研究采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可能性,但近期尚没有这样做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