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控制市场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央行再度出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10日晚间宣布,从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依9月末的70.09万亿元存款余额估算,此次调整将冻结人民币资金超过3500亿元。分析师认为,连续调整准备金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年内仍然有继续上调1次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同时,考虑到10月C PI数据仍不乐观,央行或继续加息以控制通胀预期。
市场同日传言,另有5家银行再度被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分别为工行、农行、中行、交行和光大银行,他们将在15日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该消息并未得到这些银行的证实。此前,央行在今年已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上调至17%。在10月中旬,又有工、农、中、建、招商和民生等6家银行被差别化上调2个月存款准备金率。其后,央行意外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在调整准备金率消息传出后,沪指周三延续前一交易日调整态势,盘中跌破3100点。消息涉及的银行股普遍下跌,但尾盘有所反弹。工商银行下跌0.84%,农业银行下跌2.12%,交通银行下跌2.08%。中行、建行停牌。地产指数亦下跌超过2.06%。
机构判断,对外部流动性泛滥的警惕,是央行全面提高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在美联储再次启动定量宽松政策后,各国货币当局均对这一政策表示担忧,认为其将进一步加大全球流动性泛滥格局,加大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
美林美银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表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动因是抑制流动性,这种流动性一方面来自贸易顺差(10月贸易顺差271.5亿美元),另一方面来自Q E 2(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热钱流入压力。他预计,在Q E2的影响下,我国的通胀压力继续加大,热钱流入仍会加剧。因此,扩大的流动性与信贷增长之间的差距将提供更多的准备金率上调空间,其中大型银行准备金率有100-200个基点的上调空间。
对于差别化提高部分银行的准备金率,市场认为直接诱因或是10月份的信贷超预期。一位市场人士称,10月份新增贷款超过5500亿元,已经远超监管目标。再次差别提高准备金率可以说是对这一超预期反弹的“惩罚”。
此外,在10月份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之际“出手”,分析师认为这一时点的选择也凸显央行控制通胀预期的决心。将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看,通胀势头明显升温,农产品、食品、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迅猛。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11月9日表示,估计今年的C PI要比3%稍微高出一点,而此前国家发改委多次强调“今年物价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没问题”。
宏源证券的点评报告表示,在10月CPI再创新高已成定局的背景下提高数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表明管理通胀预期已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在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高企和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聚集的共同夹击下,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将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管理通胀预期的紧迫性骤然增加,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大大加强和提速。宏源证券判断,年内将再次加息一次,时间窗口或在10月经济数据发布日与11月经济数据发布日之间。特别是在当前通胀预期高涨以及美国Q E 2倒逼下,年内再次加息的来临有可能大大提前。
“过多的流动性如果滞留在实体经济,则可能有C PI上升;如果滞留在虚拟经济,则会有资产泡沫的压力。”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说,现在看来,防通胀成为政府首要任务,货币政策明确转向紧缩。此次准备金率上调,虽然从控制流动性的角度,具有防通胀的功能,但并不构成对加息的替代,年内仍有继续加息1次的可能。同时,在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流出压力下,年内仍然有继续上调1次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但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日渐逼近高位,未来将不得不更多利用更富弹性的市场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这意味着未来将有多次加息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