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唐山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唐山分站 >> 本地资讯 >> 中国钢铁需求有望再上新台阶

中国钢铁需求有望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财经报 编辑:管理员 2010年08月10日 08:08:58 打印

导读: 欧美国家需求相对减弱以后,中国商品出口增速相应回落。在这个格局之下,中国经济、中国钢铁需求的新动力来自何方?不是别的,就在于中国超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这是一个长期起作用的“超级因素”,对于建筑钢材而言,尤其如此。

  超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的梯次转移两大因素助推——

  中国钢铁需求有望再上新台阶

  短期来看,美、中两国经济增速双双回落,同时欧元区债务危机警报尚未完全解除,发达国家就业数据不好,市场观望和恐慌气氛尤存。受其影响,不能排除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可能,由此引发国内钢材行情出现反复,即强劲反弹后再次回落。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看,因为两大因素推动,中国将会出现超级基本建设,为钢铁需求提供更大成长空间。预计今后10年内,全国粗钢需求量(含出口)达到或超过9亿吨,甚至逼近10亿吨关口,而不是先前预测的8亿吨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超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

  欧美国家需求相对减弱以后,中国商品出口增速相应回落。在这个格局之下,中国经济、中国钢铁需求的新动力来自何方?不是别的,就在于中国超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这是一个长期起作用的“超级因素”,对于建筑钢材而言,尤其如此。

  所谓超大规模,是指其城市化规模居于世界第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一份报告中认为,中国城镇化规模,不论是年净增量还是城镇人口总量,都已经长期处于世界第一位置。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6.6%,城镇人口总量已经达到6.2亿,为美国人口总数的2倍,比欧盟27国人口总规模还要高出四分之一。预计今后5年—10年内,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有观点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8—1.0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52%左右,届时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

  城市人口数量显著膨胀,势必要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住宅等方面建设。由此形成超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这种建设规模前所未有,将从四个层次全方位展开:第一个层面是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中心,整合周边城市,形成超级城市圈。比如京津唐城市圈、沪宁杭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等。在这些城市圈中,将汇集全国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人口。第二个层次是其他一些省会城市继续扩容,出现更多的1000万人口的地区中心城市,也将汇集全国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第三个层次是大量地级市、县级市等迅速扩大,发展成为一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第四个层次是剩余的部分人口,由周边农村向一些乡镇集中。

  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的梯次转移

  这是超大规模基本建设的第二大动力来源。中国在推动城市化的同时,还注意了城市人口和产业地区分布的合理调整,包括利用种种手段,引导城市化人口由沿海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流动,鼓励沿海产业升级,向内陆地区梯次转移。

  在这多种手段中,高成本,包括较高的土地成本、房地产成本、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等,都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因为前述高生产成本和高生活成本压力,可以产生一种“挤出效应”,将一些低附加值产业、资金、部分劳动力,包括专业人才,从过度膨胀的一线城市,推向其他城市,尤其是向中、西部省市分流,实现全国均衡发展战略目标。

  目前这个潮流正在涌来。比如,富士康在郑州设立新工业园,英特尔关闭上海工厂并扩建成都生产基地,惠普在重庆设立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联合利华酝酿湖南新厂,海尔、格力、美的、TCL等家电企业计划或启动在内地建立新的生产基地等等。为了顺应这个潮流,各级政府都会出台相关鼓励和引导政策。据有关资料显示,首个中央层面针对整体产业转移布局的指导方略近期将会问世,相关地方政府的承接政策也会纷纷出台。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大量一般性加工制造企业落户沿海城市,强劲外贸出口推动了中国经济30年的快速增长,那么,现今开始出现并且规模越来越大的沿海产业升级,许多加工制造企业向中、西部省市转移浪潮,满足国内需求崛起,将成为今后10年、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两大因素引发钢材需求更大增长空间

  毫无疑问,今后主导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上述两大因素,成百上千宏伟城市群落的出现,中、西部省市众多新工业园区的崛起,彼此联结的交通网络等,势必要求展开超大规模投资建设,包括住房、厂房、基础设施、公用设施,以及机械、运输设备投资等。

  现代基本建设,其实就是钢铁水泥材料进行建设,包含了很高比例的钢铁材料成分。如此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当然要为中国钢材需求提供更广阔空间。

  虽然2010年中国粗钢消费量(含出口,下同)将达到或接近6亿吨,但人均年粗钢消费才460公斤左右,与工业化国家尚有不小差距。预计今后10年内,中国粗钢需求将会达到或超过9亿吨,其峰值高点有可能逼近10亿吨关口。并且这一“高消费平台”持续时间有可能超过10年。

  在推动中国整体钢铁需求继续旺盛的新动力中,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力量尤为强劲。

  钢铁消费的更高水平,当然会导致对铁矿石需求的继续旺盛增长。预计今后中国至少10年内,其铁矿石需求也会保持一个很高水平,又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增长潜力有限,而且品质不佳,成本较高,因此其进口依赖局面难以扭转。只有10年—20年以后,随着中国钢铁蓄积量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废钢产出逐步增多,以及沿海产业内移基本结束,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也告一段落,中国对于境外铁矿石的需求才会从高位回落。

  近10亿吨需求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国内生产

  一些数据表明,现阶段中国粗钢产能大概是7亿吨到8亿吨,正常情况下实际产量的释放还会低于产能数字,这与将来近10亿吨的粗钢需求存有一定差距。这个产需差距如何解决?受到国内动力、原材料、物流,特别是环保等多方面条件制约,为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粗钢需求没有必要完全依靠自己解决。除了主要需求部分立足于国内生产以外,还要向其他方面寻找出路。

  努力扩大进口,减少出口。有一段时期,中国曾经是世界最大钢铁净进口国家。实现钢铁产品一定数量的净进口,以此来平衡国内产需关系,实际上是以另一种方式进口能源和矿石,而且将环境污染档在了国外。尽管多花费一些费用,但算大账还是划得来的。因此,要视产需差距的不同,实施优惠措施,鼓励一些紧缺钢材品种境外进口。同时,原则上要取消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有些低附加值产品,比如钢筋、热轧板等,还要加征出口关税等。

  鼓励国内钢铁企业走出去,境外组织生产。扩大钢铁生产,满足国内旺盛需求,还可以到境外收购或新办钢铁企业,组织大规模生产,变输入原材料为直接输入成品钢材。有关部门也要实施鼓励措施。至于国内生产方面,基本方针是稳定现有产能,将其主要投资方向,转移到调整结构、节能减排、提高质量、增加品种上来。

上一篇:钢铁“整风”要常抓不

下一篇:8月9日国际要闻概览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