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春季房展会上,买卖双方切磋。本报记者 胡雪柏
一个是蹚地产浑水却屡屡能摸着鱼的开发商,一个是战战兢兢热情有余钱包不鼓的买房人;一个是从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中嗅出商业意味的Stakeholder (利益攸关者),一个是随行就市被一浪一浪浑水卷起的泡沫裹挟得无所适从的准房奴。
在现实空间内,他们二者本无交集。但在北京乃至全国楼市几近疯狂而又忽遇调控严政的轮回中,他们都成了故事演绎的局中人,他们的关切也似乎渐趋一致。
这是关于两个人的楼市。
卖方市场的面目
楼市开始多少呈现出了一些股市的特性,不确定因素多了些。
在刘刚困惑于自己东六环的楼盘定价时,远在二环内崇文门附近蜗居的杨明发现自己失算了。
杨明供职于一家网络媒体。几年前他在崇文门附近购置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当时的单价还没有过万。那个地段,出行、购物都非常方便。但结婚后,他开始发现家里东西越来越多,房子有些显小了。
"我和妻子计划以小换大。"杨明的想法是,打个地段差,改善一下住房条件。
去年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北京楼市比较冷清。他考察后发现,把崇文门附近的房子出售后,能够轻松在三四环附近买一套80平米-90平米的房子。去年3月份,他把房子卖了。但随后,等他开始挑选新房子的时候,风云突变,市场行情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房价一天一个样地往上翻。
他之前卖房子的钱,迅速缩水,三四环地段的买房计划,开始越来越难以实现。
除了四处看房,杨明也谨慎关注着宏观政策的些微动向。在他看来,楼市开始多少呈现出了一些股市的特性,不确定因素多了些。他不希望自己是高点进入,否则,涨价潮一朝退却时,自己乍现"裸泳"之态不说,还会被牢牢套上房奴枷锁。
已经牺牲了二环内的好位置,所以杨明和妻子希望新的房子能买在地铁附近。一开始他们并没有首选新房,而是一直在看二手房。几个房子看下来,因为对户型、朝向等不太满意,所以一直没出手。
"可是过了两个月,就已经不是我们在选房了。"杨明说,随着房价越来越高,中介公司对待他们的殷勤劲儿明显减弱。之前可不这样。最初时,都是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催着他们看房,隔三差五地就打电话告知他们有新的房源。可那时候,他和妻子并不着急,只有周末才会去看看。
到了去年下半年,楼市逐渐露出卖方市场的狰狞面目,中介公司的电话也就更少了。甚至,不主动打电话询问,中介就不会主动推荐。有时,说好看一套房,但转眼就称被别人定了。
"那时候,我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杨明开始琢磨,买房子不是件小事,花费也不是个小数额,市场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买房子?
于是,后来网上有关"政府高价卖地变相推高房价"的声讨,他也会跟帖。只不过,帖子上发过一顿狠之后,他还得和妻子四处打探合适的房源,伺机入市。
地价和房价乱套了
一个业务员带十几个客户看一套房。房子好,现场就开始加价,那场面像是拍卖。
"越涨越买,就怕今后再买会更高。"这是刘刚对北京购房刚性需求旺盛的原因归结。
但不妙的是,在杨明夫妇着手"以小换大"的时候,很多人开始炒房了。
刘刚回忆,位于东三环双井的首城国际,去年年初单价1万出头,但转眼就成了两三万,而且还排不上号。那时候,一个号也能卖好几万,有炒房人雇人排号,也有人买了转手出售。
"倒房子的没有不挣钱的。"刘刚注意到,近一年来,在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中,只有房子是买了不会赔的。在这样的示范效应之下,很多没有买房需求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对于市场的混乱,比刘刚牛上不知多少倍的地产大鳄潘石屹在博客里也不住地感叹,市场上土地的价格和房子的价格完全乱套了。今年3月15日的一次竞拍中,一块在大望京区、靠近五环的地,楼面价拍到每平方米27500元。潘石屹测算了一下,这意味着这个地处五环的楼盘,售价会畸形地达到45000元! 那个阶段,杨明亲身经历了买卖房屋的火爆场景。那时他去看二手房,一个业务员带十几个客户看一套房。房子好,现场就开始加价,那场面就像是拍卖。最终一套房子加十几万成交都不奇怪。
"这么个买法,我觉得特别亏。"杨明意识到,买家竞拍多加的钱,就是泡沫。他不愿意多花钱买泡沫。所以,他暂时中止了买房计划。
最严厉的调控
这么严厉的调控政策,正好让我们赶上了。
房价调控政策,像是楼上那只深夜迟迟没有扔下的靴子,年初的几个月内,让刘刚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要知道,这直接事关他公司楼盘的销售。就在4月14日,他和业内朋友吃饭的时候,还在互相打探,有没有听到什么调控风声。但次日,"新国十条"就发布了。"这么严厉的调控政策,正好让我们赶上。"刘刚叫苦。
不过,靴子落下,只是迟早问题,杨明和刘刚都未对楼市新政的出台感到有所意外。只是,作为买卖双方,他们对新政的理解不一样。
刘刚认为,新政对开发商来说,肯定是不利的。而实际上也是,他们的楼盘原来定价1.8万都有人托关系订房,现在均价1.5万,有购买意向者人数陡减。
杨明则对调控持观望态度。前几年也有类似调控政策,但他发现越调越涨,越涨越调。"这次会不会调完还要涨,谁都说不好。"
4月底,比"新国十条"更为严厉的北京楼市新政颁布。其中,"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一套住房"等规定,让杨明开始意识到"政府确实动真格的了"。
从报纸上读到这则新闻的刘刚,当时"心里一沉"。他清楚地知道,限购令准确地打到了此轮涨价潮的七寸。不过他也心存侥幸,"毕竟限购政策前还写着暂定。"
刘刚决定,楼盘暂时不降价,因为在最初上市的时候,他们已经调低了预期。"我们有资金等待政策变化。"刘刚直言,公司的资金还足以撑一年。
逃离魔咒
其实每个开发商和每个购房的人,都挺不好受的。现在买的不敢买,卖的不好卖。
相对于刘刚的"顽抗",杨明用实际行动表示了对新政的认同。上周,他已经选购了万科在长阳的项目。"1.4万,这个价格不错了。"杨明发现,参与摇号的人大都是首次购房者。 之所以放弃购买三四环的二手房,转而去看五环外的新房,是基于他对楼市新政的理性解读。按照他的理解,调控再严,其意义也在于遏止房价过快上涨,指望房价因此大幅回落,可能性太低了。三、四环,那是什么地段,房价一旦飙起来,就难再温顺地降下来了。
在上班的路上,他又看到了举着牌子、迎上来热情地推荐房源的中介。"看来市场确实有些冷了。"
在通州滨河路一隅,刘刚的公司刚刚设立了政策研究部,每天专职浏览各个网站和报纸,以随时了解市场变化和政策走向。前段时间有传言说,三套房贷政策出现松动迹象,但国家三部委随即出面辟谣。
刘刚感慨,去年以来,房价的疯涨其实一直就不是他所乐见,他就是担心出现今天这样泡沫乍破的局面。"其实每个开发商和每个购房的人,都挺不好受的。现在买的不敢买,卖的不好卖。"
他特别希望房地产赶紧摆脱政府经济支柱的角色,在一个宽松、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房子已尘埃落定的杨明,则不愿意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房子联系在一起了。因为,他好不容易才逃离了买房魔咒。
隐隐的不安
虽然我们公司的楼盘也在通州,但3万是不现实的。早晚会被打回原形。
"再这样玩下去,大家都得'玩死'。"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刘刚有言在先。
这话听起来颇有些江湖的味道。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其实本就弥漫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现在回忆起当时情形,刘刚坦承,这拨涨价潮,即使是像他这样早习惯了逐利的地产开发商,也始料未及。
但他随即觉出了不正常。
特别是今年3月份,通州房价眼看就逼近每平米3万元,这简直就是开玩笑嘛。"虽然我们公司的楼盘也在通州,但3万是不现实的。早晚会被打回原形。"
刘刚目睹了通州房价的疯狂。就在去年初,通州的均价还没达到1万元,但随着京城一个个"地王"的诞生,通州房价扶摇直上。到去年底,接近2万元。
今年1月底的北京市两会上爆出消息称,北京去年的卖地收入占到市级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并未让刘刚觉得诧异--这在城市化扩张进程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但在互联网上,"政府高价卖地变相推高房价"成为网民一边倒的声讨。
声讨归声讨,市场并未因此有丝毫降温。相反,同样在北京市两会上释放出的另一个信号,让通州房价再次狂飙突进。
这个信号是通州新城规划。房价应声上涨,单价直逼3万元。根据当时的监测数据,部分楼盘价格,超过了四五环的价格。
这无论如何也不合理。"利好政策成了房价上涨的助推器。"刘刚认为,不排除部分人借新城规划炒作房价。
当时,刘刚的公司开发的楼盘预计在7月份开盘。楼盘挨着规划中的滨河路,紧邻六环。楼盘如何定价,难住了他们。定高了,万一遇到调控政策会影响销售;定低点,又感觉不符合房价高企的大气候。
权衡再三,初步定价每平米1.8万。"但没想到有购买意向的人还不少。"刘刚说,这个价格在一年前是可以在三环买房的,现在居然在六环边上也抢着要。
这不免让他隐隐感到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