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唐山,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不仅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成功延伸产业链,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而且培育出一批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此外,唐山还把科技创新广泛运用到社会管理中,并成功探索出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的样本。
2月25日,河北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成立。从1992年200万元资金、一片荒地起步,到2010年每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达15.5亿元,唐山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加速发展的不凡之路。
这只是唐山市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提升资源利用率,延长城市发展周期
“一块煤能卖出32次”
“从1878年开平煤矿打下采煤第一钻算起,开滦集团已经挖了133年的煤。”1970年就进入开滦煤矿的老矿工董泽民说,挖煤、卖煤,这是以前的开滦,“现在,开滦能把一块煤卖出32次,轻油、工业萘、酚盐、炭黑油,光这些煤化工产品的简介就能打印十几页。”
开滦集团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全国独有的干熄焦技术、国内工艺最先进的煤焦油项目、国际领先的苯加氢项目,在一项项尖端技术的引领下,开滦集团煤化工企业实现了循环发展:所有副产品全部开发加工,园区内废水、废气、废渣全部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
同百年开滦一样,“科技创新是唐山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唐山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轨道。”唐山市委书记王雪峰,表达了唐山走科技创新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跟踪前沿技术,驱动产业技术升级,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方向发展……唐山制定了钢铁、装备制造和化工等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路线图计划;与此同时,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逐步开展。来自唐山市科技局的资料显示:从2006年以来,唐山共组织实施了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支撑、创新基金项目143项,其中包括高速动车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关键技术等1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项目。
“十二五”期间,唐山将从传统产业大市向传统产业强市嬗变,省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从1吨煤到1吨焦炭,可增值1.5倍;再到1吨聚甲醛,增值至少5倍以上。
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
培育能对接、可互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机器人产业将达百亿元”
唐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金凯自豪地说,“我们拥有19个全国第一,像焊接产业基地规模第一、国内最大的机车检测设备生产厂家等。”
“这些成绩,离不开高新区始终不停歇的科技创新。”唐山市副市长吴海英表示,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唐山市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创新平台,初步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1月21日,唐山市科技局与古冶区政府签订了《科技工作会商协议》。“这是唐山市首创的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唐山市科技局局长王成介绍说,“市科技局与地方政府围绕共同目标,以重大科技工作和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双方高层领导直接协商、决策为对话平台,以基层组织落实会商工作任务为主要力量,实现了全市与区县两个层面上的思路对接、工作互动。”
除了会商制度,唐山市还全力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研发平台,鼓励企业建立高水平的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此外,唐山还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了一批研究中心。
2010年,唐山市共申请专利1683项,比上年增长20.7%;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29项,登记科技成果365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0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以上。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一批新兴产业逐步发展成形。目前,高新区正全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预计到明年,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将达到100亿元的生产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专用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高新区面积不大,2009年才从4.5平方公里扩展至31平方公里。但就在这不大的地盘上,就有13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其中70%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唐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金凯
节能减排、生态修复齐头并进
“垃圾山变身凤凰台”
在唐山市区东部,有一座工厂,林立的烟囱冒出淡淡白雾,随处可见的绿地、花园,宽阔的道路和现代化的厂房都干干净净。谁能想到,这片花园一样的地方就是具有1600万吨产能的唐钢公司。
“从2008年以来,唐钢累计投资26.8亿元,实施了26项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致清介绍说,“工信部建设示范项目、河北省首家能源管理中心的投入使用,让煤气、蒸汽、烧结余热等变废为宝,一天节省的能源合标煤10车皮,年节能创效超9亿元。依靠科技创新,唐钢成功迈入了世界最清洁钢企的行列。”
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过程中,唐山市树立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在钢铁、建材、化工、煤炭等行业推广一批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技术,大幅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不仅是在唐钢,在南湖这片曾经被称为“城市伤疤”的采煤塌陷区,同样发生着令人瞠目的变化:500万立方米的垃圾山成了绿树掩映的凤凰台;大大小小的沉陷坑整合成了11.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并与57公里的环城水系贯通;粉煤灰排放场成了6.2万平方米的广场。独创的采煤塌陷地渗水扩建人工湖泊、对采煤积水塌陷区开发建设次生湿地与原生湿地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对垃圾山封闭填埋后进行绿化等多项生态修复手段,为资源型城市的生态修复做出有益探索。
唐山,这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重工业城市,曾经靠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如今又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
华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中水与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水处理中心,让唐钢实现了“工业新水零采集、废水零排放”,每年节水量相当于1.5个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