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罗奇在香港表示,紧缩政策还将持续,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罗奇称,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十分重要,而中国面临的内外环境并非风调雨顺,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以及通胀问题并未解决,而在国外,欧洲债务问题和非洲、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等也影响着发展的前景。
紧缩货币抗通胀
数据显示,从2009年中到现在,无论是总的CPI或是扣除食品价格的核心CPI都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1、2月的CPI指数维持4.9%高位,核心CPI也达2.3%。
目前,政府更多采取行政手段以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尤其是在农产品领域。然而这并不足够。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相比于一年前近乎零的核心通胀率,中国的通胀问题并不仅仅是食品问题。
罗奇也称,目前实际利率约在1%左右,提升到约2%~3%才能较有效压制通胀,而且应该迅速行动而非采取渐进的步伐。对于部分市场人士乐观预期紧缩政策将会很快结束,他表示在与有关部门的官员接触时获得的信息刚好相反,紧缩政策还将持续。
比起存款准备金的频繁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无论在数量还是力度上都不及。罗奇认为央行更多是考虑到当前环境下各种对增长前景的冲击,对此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而一旦外围环境恢复正常,央行会有所行动。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汇率政策。2010年6月重启汇率浮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在缓慢升值之中。“我并不支持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大幅升值,目前每年约5%的升值幅度是合理且可持续的。”罗奇称,控制汇率会在利率方面面临更大压力。
日本危机影响有限
正如2011年的政府报告中所指出的,增长不稳定更多是全球问题而非中国。日本的9级地震以及其后而来的核泄漏危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指出,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将"导致日本经济陷入短暂的深度衰退"。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将萎缩3%,可能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减少0.5个百分点。而在地震前摩根士丹利预计日本经济将增长2%。日本大地震造成的供应链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电子以及汽车行业方面。但总体来看,由于全球经济整体向好,而且各国政府依然有能力刺激经济,因此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有限。
数据显示,日本所占的出口比例,美国只有5%,中国为8%,而欧元区只有2%。在其余的G10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中,占比也不高。同时,上世纪90年代泡沫爆破后日本持续低迷的增长也表明世界经济增长与其关系并不密切。
罗奇还表示,应该综合起来考虑各种冲击带来的影响。比如说因葡萄牙预算案被否决带来的再度发酵的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快速上升的油价等。
本网视点: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罗奇在香港表示,升息2%~3%才能有效抑制通胀。中国钢材网认为,这个建议,有点扯。从唱高“人民币升值”到唱高“中国利率”,外国资本是无孔不入。建议用迅速加息的方式,难道不会导致大量热钱进来,进一步推高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