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季度,中经钢铁产业预警指数已是连续5个季度在绿灯区运行,这表明钢铁业总体运行态势较为平稳正常。由于钢材需求增加,粗钢产量实现较快增长、钢材价格上涨,但钢铁产业销售利润率却下滑到2.4%,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口铁矿石涨价所致。这种高产量低效益的被动局面必须改变。
报告要点解读之一
需求增长带动行业运行企稳
【报告要点】2011年一季度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为100.3点,较上季度略降0.5点。2011年一季度,中经钢铁产业预警指数为96.7点,较上季度上升3.4点。
专家解读:从指数报告显示的情况来看,2011年一季度钢铁行业继续在代表行业运行正常的绿灯区运行,从分项指标来看,粗钢产量、销售收入、钢材出口、出厂价格、税金等多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增长,表明行业整体运行平稳正常。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钢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机遇期。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更趋复杂。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钢铁行业,钢材消费需求不取决于钢铁行业自身,而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保持年均增长7%的增速,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钢铁市场需求的基本面,并对钢材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今年经济增速预计将在8%至9%之间,综合考虑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等多种因素分析,今年钢材消费量将有一定幅度增长。预计二季度钢铁产业仍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生产和销售增长,钢材价格呈波动上升趋势。
钢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重点之一是钢材品种和质量。目前,我国钢铁产品仍以普通大路货居多,中低档产品的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而部分高档次、高技术含量产品尚不能全面满足需要,如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高档工模具钢等。因此,迫切需要提升高端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除研发生产高档次钢材品种外,还需采取措施解决我国钢材消费层次不高的问题,用先进、高效、节能产品代替低档落后产品,如加快推广使用强度400MPa及以上高强度钢筋等,促进钢材产品升级换代。
报告要点解读之二
发展服务型钢铁制造业以延伸价值链
【报告要点】2011年一季度钢铁产业利润总额为398.4亿元,销售利润率从上季度的2.8%下降到本季度的2.4%。
专家解读: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微薄的利润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业发展的“瓶颈”。要想提高利润水平,一是要建立我国铁矿石资源战略保障体系;二是要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档次产品;三是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此外,我国钢铁产业还需要向服务型制造方向发展。
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制造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转变;从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服务型经济的形成。
目前,我国钢铁市场环境表现为产能相对过剩、供大于求,竞争激烈,买方市场态势已形成。钢铁企业主要是在单一品种、标准化基础上的大批量生产,企业竞争主要是依赖以生产效率为基础的短期比较优势,主要依靠产量规模获得利润。这种模式难以满足用户批量化、多样化的需求,难以按照客户要求实现小批量生产。
因此,钢铁企业需要发展服务型制造,通过长期的服务活动,形成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使服务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通过服务活动实现稳定的客户价值锁定,以扩大利润空间。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服务型制造尚处于萌芽阶段,除宝钢等少数企业开展了辅助工序外包、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和用户共同开发新产品等尝试外,大多数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仍按照传统模式追求规模数量扩张,导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国际竞争力不强的被动局面。发展服务型钢铁制造业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钢铁服务商,要全程参与设计服务,如与用户联合开发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等;提供产品延伸服务,如激光拼焊板、构件等;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整条船制造所需的钢材解决方案、多品种小批量服务等。
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看,目前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的市场空间将主要来源于向高端的提升以及服务的延伸拓展,品种、质量、服务是未来钢铁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促进钢铁企业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延伸价值链,是破解当前钢铁产业利润率低的有效途径之一。
报告要点解读之三
“走出去”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报告要点】钢铁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完善的矿石资源保障体系,规避产业风险。
专家解读:“十二五”时期,钢铁产业发展方向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在具体做法上,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目前,世界钢铁业已进入了由超强、超大企业集团主导业界发展的时代,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升降、世界钢材市场份额的划分,乃至贸易规则的制定都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大型国际集团,拥有大型企业是世界钢铁强国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已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钢铁产业急需加快“走出去”步伐。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钢铁产业“走出去”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投资合作的企业还不够多;二是对外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开发上,到国外建设钢铁厂的项目很少。
将我国钢铁产能适度向国外转移,有利于缓解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资源保障条件不足、节能减排压力大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此外,“走出去”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历经多年高速发展,我国钢铁产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和基础,已到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阶段。钢铁企业“走出去”,除获得全球资源外,还应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到国外建设钢铁厂,生产钢材供当地使用及出口第三国,或者生产钢坯、钢材运回国内。这样一举多得,既可利用全球资源,又可有效规避贸易摩擦、突破贸易壁垒。据悉,天津钢管公司拟在国外投资建设现代化无缝钢管厂(包括炼钢、连铸、连轧管机组、管加工等设施),生产油井管(OCTG)等高端产品供北美油气等行业使用,这种探索值得关注。
除到国外投资建设钢铁厂外,还应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参股、并购国外钢铁企业,占领市场,并获得其资源及先进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