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在高位,但未来还会依赖这一工具及央票发行来对冲流动性。同时,还将收紧信贷以减缓货币的创造放大过程。
周小川表示,流动性过多就要想办法吸收回来,因此未来还将依赖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同时,市场流动性是靠货币创造过程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通过收紧信贷以减缓货币的创造放大过程,流动性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这也是管控流动性闸门的一个手段。
他表示,未来不排除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的使用。
自2010年以来,我国央行已经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目前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的历史高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2.75%。此外,监管部门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
分析人士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直接作用是锁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量,它能起到缩小货币乘数、减弱货币创造作用。由于外汇占款等因素引起流动性增加,理论上存款准备金率并不存在上限,因此未来仍有上调的空间。此外,加息则是直接利用价格信号来控制社会总需求,有利于抑制通胀,当前通胀风险的加大则增加了加息的迫切性。
周小川表示,在抗击金融危机期间,国家有意地扩大了货币供应量,这帮助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企稳回升。但政策总有时间滞后性,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物价和资产价格上升等一些负面效果会慢慢显现,但政策调整一定要及时,要把抬头的物价尽快打下去。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激增至9.59万亿元,较2008年几乎翻了一番。而随着危机的化解,我国经济反弹、人民币升值预期重新增强,境外热钱的流入也在加速,由此导致流动性极度宽裕。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强劲,而通胀风险开始显现,为此,去年12月,我国货币政策定调由原来的“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各项紧缩性政策也陆续出台。
对于货币政策明确回归“稳健”,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可分为五个档次:从紧的、适度从紧的、稳健的、适度宽松的、宽松的。稳健是个中间状态,是经济正常运行时期的一种货币政策。
具体目标体现为,物价水平会在一个阶段后出现回调;利率和物价的关系开始逐渐由负转正,平均存款利率、国债投资利率会大于通货膨胀;向社会提供的货币信贷量将回复到一个不过度膨胀,但也不过度收缩的常态水平。
对于利率工具的使用,周小川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利率调整也要考虑经济条件和正负两方面作用。从经济条件看,世界经济复苏还有不确定性,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这些意外使得仅仅考虑经济复苏的力度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工具的运用可能需要慎重一些。
针对负利率问题,周小川指出,从中期看,平均的存款利率是要高于CPI的,但不是每个时点都是这样。
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工具比较少,不可能所有目的都达到,要服从于宏观经济最需要的方面,有的方面不能完全照顾到,选择的时候必然是综合考虑。
针对“货币超发”概念,周小川指出,这一概念与市场经济是矛盾的,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价格都不固定。在市场经济下一般用货币供应偏大还是偏小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