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唐山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唐山分站 >> 本地资讯 >> 中小企业融资难,经济“硬着陆”风险已不容小觑

中小企业融资难,经济“硬着陆”风险已不容小觑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郑博 2011年04月16日 10:17:35 打印

  新一轮紧缩性货币政策又一次让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爆发出来。近日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其获取资金成本更高。有55.3%的受调查企业表示,民间借贷仍是其主要融资方式。

  面对市场高通胀预期,强势推出紧缩性政策成为货币主管部门的本能反应,清明节后的再度加息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在其间,经济活力也可能因资金渠道不畅而受挫,调控政策的副作用应当引起警惕。就此而言,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经济“降温”的同时,也可能过犹不及,甚至会引发经济硬着陆的隐忧。因此,搭建中小企业扶持通道等行政性举措当尽早推出,以避免宏调政策误伤经济现象的一再发生。

  在正规融资渠道折戟,似乎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宿命。当前,国内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包括上市直接融资和银行借贷。前者的门槛相对较高,对公司治理结构、盈利能力等设立了诸多硬性约束,得享者凤毛麟角,因此后者就成为普众化的资金输送渠道。需要提及的是,在金融领域尚未完全放开的格局下,“国字头”商业银行在事实上占据了垄断高地,同时接受市场盈利与行政指标的双重考评。一方面,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创业阶段,无论是盈利稳定性还是抗风险能力均无法与大企业比肩,逐利的商业银行往往将其视为“二等公民”,本能地在借贷中要求中小企业支付更高的成本。尤其在目前存款准备金率摸高20%的语境下,放贷资金极为稀缺,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利率已由此前较基准利率上浮5%-10%,抬高到上浮20%-30%,甚至60%。即便如此,中小企业还会面临银行资金“僧多粥少”的困境。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放贷方向也要视行政指令而定。回顾2008年信贷扩张年份,彼时为了规避次贷危机的侵蚀,主管部门设定了以投资快速拉动经济的发展框架。商业银行虽然顾虑到“铁公基”等大型工程资金回笼慢问题,但仍会慷慨以低息优惠向其放贷,而广大中小企业却未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时下,货币政策已驶入紧缩通道,中小企业融资大门被进一步关闭,民间借贷市场因此被催热。笔者日前听闻,江浙闽一带民间放贷月息现已经达到“3分利”左右,即年息36%。而经历最近一次加息,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也仅为6.31%。虽然民间融资成本如此高昂,但依然生意红火。这部分游离于国家金融统计和监管之外的借贷资金日渐庞大,难免给金融市场失序带来隐忧。而从资金供给方情况看,不断的银根收紧之举已影响到部分商业银行的周转,甚至催生了违规“变通”操作。据报道,有鉴于每月最后一天商业银行存贷比是否能达到75%,将直接影响银行的放贷额度。为此,义乌等地的一些银行不惜违规揽存,暗自向客户提出在指定日存款1天,每100万返2500元的高息,日利率高达0.25%,这几乎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28倍。银行放贷意愿与既有政策规制的矛盾由此可见一斑,这也足以表明,无论是资金需求方还是供给方其实都已经处于资金短缺,而不是所谓的“资金泛滥”。

  不可否认,去年以来农产品价格的接连上涨、不久前日化产品涨价传闻,以及因国际动荡局势而引发的油价上涨预期,这些因素无不加剧国内通胀担忧,通过收紧社会流动资金的确可以挤出其间夹杂的游资炒作成分,为经济“降温”。但是,此举却难以触动因产品供给短缺、供求失衡所引致物价上涨的肌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已然遭受人力、原材料成本走高的挤压,借贷成本再度陡增极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大批企业因“缺血”而折戟,不仅市场整体供求格局被再度扭曲,而且因失业率升高、居民收入相对下降而引致的内需萎靡也将给经济形成创伤,经济硬着陆风险随之被放大。

  可见,任何一种宏调举措都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行政力量介入抚平其可能引发的负面绩效。就紧缩性政策误伤经济的问题而言,保护中小企业的合理成长空间反而应该成为政策抓手。对此,政府部门应在税收设计、研发实力、信息提供等方面进行改进,甚至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以政府信用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此外,主管部门也应当改革银行风险评估方式,“改堵为疏”,为银行创新风险评级方式提供一定自由空间,更好地实现借贷供求的有效对接。

  在遏制通胀的政策绩效尚未完全显现之时,经济硬着陆风险已经悄然而至。消弭调控举措的两难困境,亟待理顺经济实体的运行环境。

上一篇: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下一篇:三千点构筑短期底部 五因素左右后市方向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