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和电影业是绝配。”在2011房地产业与电影业跨界峰会上,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的一句感慨,颇有几分无奈味道。
“2008年,新影联还是票房老大,万达影院不过是小弟弟,但万达院线凭着房地产和电影产业的双重优势,如今已成为票房冠军。”对于万达与新影联地位的此起彼落,高军有着切身感受。
资料显示,万达旗下的电影院线目前拥有影城71家、600块银幕,占全国16%的票房份额。今年3月,万达影院又与IMAX签订排他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合建至少75个IMAX影厅,攻占3D高端市场。万达集团新闻发言人石雪清称,投资一块IMAX银幕的成本大约就需2000万。
事实上,近年来像万达这样闯入影院的房企“大象”还有世茂、今典、宝龙等开发商,资本的优势令开发商的进入没有遇到什么门槛,而进入的模式也从先前投资拍片转向投资建造影院。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表示,今典计划两年拿出15亿元用于二、三线市场的影院建设,预计今年底集团旗下的直投银幕数量即将达到2000块。
而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世茂股份CFO陈汝侠也对外公布了世茂旗下影院业务的扩张“脚本”:至2011年底,世茂影院的银幕将达到100块,5年内将超过500块,营业额达到15亿元。
开发商建影院谋利
开发商纷纷做起电影梦,上演的无非是追逐利益的老情节。在房地产行业日益感受到调控压力之际,电影业票房却在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鼓舞下以40%的速度飞快增长,这对开发商而言无疑充满诱惑。“文化产业没有天花板。”石雪清表示。
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杨步亭介绍,2010年中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1533块,平均每天增加4块银幕,这样的增速全世界独一无二。而银幕数量快速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业内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影院规模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美国3亿人,有40000多块屏幕,每8000人拥有1块银幕,而我国城市人口7亿左右,目前才6000多块银幕,如果达到美国的水平,需要70000块银幕,所以电影院的建设方兴未艾。” 杨步亭说。
2010年,中国票房总收入首度超过百亿,虽然尚不足万科一个月的销售收入,但按照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的预计,未来5~8年可达到年收入400亿~500亿,发展速度惊人。
具体到每一家影院,是否能从票房市场中分一杯羹则取决于选址和租金。据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介绍,目前产生主要票房的影院70%~80%位于商业购物中心内。
派格太合董事长孙健君则透露,在影院和地产商的合作中,除去固定的租金之外,不少影院还要向地产商交纳一定比例的票房分账,“大约三四年前,地产商只要求5%~7%的分账比例,而从去年开始,分账比例开始‘坐火箭’,不少地产商把分账比例抬到15%以上,在某些核心商业区,部分地产商甚至向影院索取20%~25%的分账比例。”
院线扩张折射商业地产热
地产商旗下的影院在选址和租金方面都占有优势,利润率可想而知,但相比影院直接的投资回报,开发商更看重的还是电影院吸引人气、改善业态以及拉高周围商铺租金的效果。
叶宁表示,非零售业态对于购物中心的品质和成长至关重要。在万达新一代购物中心里面,非零售业态的配比要求超过50%。“不提袋消费正在成为新趋势。”石雪清说。
随着今年住宅市场受到严厉调控,商业地产越发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热点,然而一窝蜂涌入商业地产,令租金回报面临下行的风险。
为了摆脱“追兵”,万达选择加快发展,今年计划17座万达广场开业以及12家五星级酒店开始运营,比起2010年15座万达广场和7家五星级酒店开业的纪录又有上升。
而作为购物中心配套的电影院线不断扩张,也正是这股商业地产热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