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唐山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唐山分站 >> 本地资讯 >> 专家称中国面临通胀半失控危机

专家称中国面临通胀半失控危机

来源:全景网 编辑:管理员 2010年11月30日 09:24:56 打印

导读: 当通货膨胀、CPI等经济学名词成为全民口头禅的时候,意味着这是一个正面临经济巨变的时期。陶冬等多位经济学家及分析师在“第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高峰论坛”展开激辨,剖析美元、通货膨胀走势,对2011年A股市场的走势作出展望。

  当通货膨胀、CPI等经济学名词成为全民口头禅的时候,意味着这是一个正面临经济巨变的时期。陶冬等多位经济学家及分析师在“第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高峰论坛”展开激辨,剖析美元、通货膨胀走势,对2011年A股市场的走势作出展望。

  关键词一:美元

  首先,“美元”依然是2011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关键词。11月3日在世界经济史上以及各国央行历史上,都是划时代的一天。在那天,美国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向全球注水。瑞信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断言:“QE2救不了经济,但是可以把全球的资产价格再翻炒一遍。”

  所谓的“量化宽松”,实质是一种货币贬值政策。其后果是过量的美元将导致流动性泛滥,热钱冲击市场,汇率波动加剧,引发全球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

  “目前风险资产价格暴涨,资金市场正在出现一个结构性的变异。”陶冬举了个例子,退休基金应该是最保守的基金,不买债券而是去买商品期货。因为国债的收益率几乎等于零,根本就拿不到收益来支付它每年需要花出去的开支,所以只能够通过攀爬风险曲线来获得它必须获得的收益。

  与美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除了QE2,还有欧洲债务危机。量化宽松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令美元贬值,增加美国出口,刺激海外资金的流入。但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之日,却成为美元反弹之时,这主要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

  不过陶冬认为,爱尔兰危机根本就不大,在今年、明年、后年欧洲不会爆出流动性危机。2011年、2012年,全球金融市场的最大风险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和所隐含的违约风险有着强烈的不对称性,这个是人为造成的价格扭曲,随时可能成为一场市场动荡的根源。也因此,全球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超低的利率,在今后三到五年内很难做到根本性的改变。”

  关键词二:通货膨胀

  今年中国的通胀水平逐月上涨,远超市场预期。其中10月C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为10.1%。而11月CPI也即将出炉,将达到年内高点已成为多方共识。

  陶冬认为,“通货膨胀在中国会面临半失控的危机,通货膨胀到明年6、7月份会突破6%,接近6.3%左右。这个未必是这一轮通货膨胀的顶部。需要做好准备迎接中烈度的,持续的通货膨胀。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最重要的还不是说它能够升到多少,而是它会持续多久。”

  如果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外因,那么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就是通货膨胀的内因。第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第一名尤宏业表示,这一轮通货膨胀跟前几轮最大不一样的地方是在经济还没有完全热起来的时候,通胀已经开始抬头,而且通货膨胀表现的是农产品[20.40 -2.39%]巨大的压力。

  “中国过去十年时间农产品价格快速超越其他商品价格,并且支持通货膨胀最大的力量,可能来自于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尤宏业称,从中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压力,包括农产品价格上升是比较难以遏制的。”

  他预计未来中国工资的增速水平会继续上升,未来3-5年平均水平可能达到30%,甚至更高。

  关键词三:中国股市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主管张化桥将中国股市的现状与2000年-2004年比较,认为两者非常相似。2000-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非常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24%-25%,年复一年,复合增长,但A股跌了五年。究其根源,他认为,当年货币供应量太少,银根太紧,把股市掐死了。

  “为什么说24%-25%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还是不够,因为当初的实体经济中真正的通货膨胀是非常非常严重,远远高于官方的数字。”张化桥称,“今天的情况跟那时候很相似,货币供应量28%-29%的增长是不够的。而央行还会加息,还会提高存款准备金,勒紧信贷,市场就会更加雪上加霜。”

  不过陶冬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局面维持较好、而未来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H股的作为将比A股大,但A股暂时不会出现大熊市。

  第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领域第一名袁宜也表示,2011年静态15倍以下的市盈率是相对安全的区间,对应上证综指的点位在2600点。目前中国经济处在转型的中期阶段,因此,在2011年他看好“制造业升级”这个主题。它的核心是装备制造业,主要是铁路设备、通讯传输设备、输变电设备、重型机械、冶金矿采设备、建筑机械。

  “要相信一点,在“十二五”期间政策的导向是支持制造业装备发展的。”袁宜称。

上一篇:北京现代三工厂奠基 现代速度难掩成长烦恼

下一篇:“十二五”煤炭业如何转型低碳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