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唐山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唐山分站 >> 本地资讯 >> 揭秘日钢78亿元产值来源

揭秘日钢78亿元产值来源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编辑:郑博 2011年06月08日 08:24:28 打印

  建立仅八年的民营钢企,缘何在全国钢铁业节能减排中夺得三项“第一”?

  在2010年年终总结会上,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钢)董事长、总经理杜双华对外宣布了日钢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上取得的成绩:“几年来,我们在循环经济上累计投入资金30.2亿元,结果是2010年我们76亿元的利税有一半来自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杜双华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继续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必须要像抓主业一样抓好循环经济!公司由大转强,循环经济是主要增长点,环保是重要支撑点。”

  杜双华的话,日钢环保部(下称环保部)副部长宋志浩是深有体会的。这位学热能出身的中年汉子在2003年底决定加入日钢,当时就是冲着这位“钢铁大亨”的节能减排理念而来的。杜双华这番话无疑是对他和环保部同事工作的肯定。

  不过,在环保部所有员工的记忆里,他们已经忘记了奋斗在建设生产一线时,半个月、一个月都未能回一次家的辛苦,也淡忘了和其他部门在完成各自建设项目任务时的冲突。

  狭路相逢

  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下称TRT)发电,是利用高炉冶炼的副产品——高炉炉顶煤气具有的压力能及热能,使煤气通过透平膨胀机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它是日钢最大的节能减排项目之一。这个项目从上马到运营都充满了挑战。

  日钢2003年开始建设,2004年初,日钢就提出了购买TRT成套发电设备,这套设备是冶金工业推广节能和减少环境污染最“给力”的成套设备之一,这对日钢的未来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也是杜双华从一开始就很重视的,然而,刚开始,环保部就迎来了第一个挑战。

  购买第一批TRT成套发电设备就需要亿元以上的资金,“钱从哪里来?”这对刚刚成立、资金紧张的民营钢企来说,是一个问题,也是环保部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经过一年左右的反复沟通,2005年,日钢与设备制造方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鼓)及中信银行(4.97,0.01,0.20%)联手,按“卖方信贷、买方付息”的融资模式提供了约1.2亿元的金融服务,终于为日钢购回了TRT发电成套设备。

  “钱从哪里来”的困惑解决了,这让日钢环保部一下子从困顿中走向了希望。也让日钢在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使很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得到成功启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冯鹏程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这在当时虽然算不上什么金融创新,但对民营企业来说非常不易,最终让日钢、陕鼓和中信银行实现了“三赢”。

  历经曲折,终于把这些高达三层楼的“大家伙”买了回来。为了赶工期,环保部TRT项目组在建设过程中与高炉建设项目组发生了冲突。公司给高炉组和TRT项目组规定的时间都很紧,在日照市岚山区靠海的湿地上,仅有的通道让高炉组很着急。高炉组的负责人夏诚甚至躺在路上,堵住TRT项目组的工程车辆进入工地。

  其实,夏诚之所以这么做,也无非是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但他的行动却与TRT项目组之间构成了冲突。狭路相逢中,冲突先是发生在夏诚与TRT项目组的司机之间,而后就迅速过渡到了高炉组与TRT项目组之间。

  换句话说,两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冲突其实就是日钢在生产与节能减排问题上的冲突。环保部一位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TRT属于节能减排的事,不是钢铁的主业,不是高炉生产过程中必须有的,没有TRT也能生产,所以说做TRT的工作也有些困难。”

  最终,问题得以解决。2006年5月28日,日钢第一台TRT机组系统并网成功,结束了日钢没有TRT的历史,从而进入了高炉煤气节能利用的新阶段。

  这个历时三年才建成的项目似乎预见了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是年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等。其中,钢铁等行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要作为10项重点工程来执行。

  两年后,中央政府再次发文强调,要“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

  当有的钢铁企业还在为建TRT成套发电设备犯难时,日钢所有16个高炉,已个个配有TRT,取得很大的效益。

  2010年,日钢TRT吨铁发电29.9千瓦时,全国排名第7位,并获得了山东省环保产业协会授予的“山东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荣誉。

  独门秘笈

  日钢的TRT刚刚建好时,有一个问题来了:日钢没有自己的TRT专业技术人才,这让负责人曾祥明很头疼。实际上,他也是个新人,刚从煤气发电项目组调到TRT项目组。曾祥明接到这个任务后,心里有些发怵。

  无论曾祥明是否愿意,TRT发电机组必须运转起来的。但这样的困难仅靠曾祥明是无法解决的,于是,日钢就从山东省临沂电力学校招了一批毕业生,这是一批“有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不行”的学生。

  为了把这批学生培养出来,曾祥明领着这批学生到TRT成套发电设备供应商陕鼓去学习。曾祥明带着这帮学生把TRT成套发电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后期维护上的一些理论彻底学了一遍,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可能遇到些什么问题,却是他们在陕鼓无法学到的。

  实际上,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唐钢)1号高炉TRT发电试验和并网72小时的连续运行在1993年10月就考核成功了,唐钢在TRT发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日钢来说,他们渴望到这样的钢企去学习。

  “通过参观学习,一些基本的工艺掌握了,我们心里也有个底了。就这样,我们没有外聘一个人,我们自己能源管控中心的员工,在公司相关领导的指导和设备科的协调配合下,最后把TRT设备转动起来了。”

  曾祥明到现在还怀念那段日子,这段往事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能随时提出来讲述给不知情者听。

  过去的那段日子成就了今天。对于人才,日钢会给他们创造足够好的环境,让他们奋力前行。“现在我们培养出了一批TRT技术人才,国内的一些钢厂聘请我们去他们那做指导,他们来我们这里学习。最让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普通员工有到河北某钢厂当车间主任的,也有到临沂某钢厂当车间主任的。”

  这其实是日钢环保部成功的独门秘笈——专业吃螃蟹。曾祥明说:“我们是新生儿,也不去争做第一个吃螃蟹者,因为我们没有这个优势,但是我们善于从第一个吃螃蟹者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只有我们吸取了他们的经验教训,我们吃螃蟹时才会更专业,所以,我们要做专业吃螃蟹者。”

  在其他节能减排项目上也是如此,在利用低温饱和蒸汽发电上,日钢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一家吃螃蟹的是济南钢铁(4.80,0.12,2.56%)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钢)。2007年1月,济钢上马了世界上第一台4500千瓦低温饱和蒸汽发电装备。然而,济钢的这项技术当时运用得却并不成功,“他们的发电机组选型选小了,因此造成了资源浪费。”曾祥明说。

  吸取了经验教训的日钢,一下子就上了1.2万千瓦的低温饱和蒸汽发电装备。实际上,在利用低温饱和蒸汽的问题上,日钢早就有了这个想法,但没有急着上,他们是等着钢铁行业谁第一个上这个项目,他们好从中学到可资借鉴的经验之后做得更好。“我们保证低温蒸汽不排放,有1.2万千瓦就发1.2万千瓦的电,最高时能发到1.3~1.4万千瓦。”

  三个“第一”

  在日钢,环保部门的职工因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而有着不一样的待遇。2006年的一天,日钢的一辆班车在上班路上因为避让一辆迎面开来的大货车撞上了路边的民房,车上多人受伤。知道这事后的日钢总经理助理李刚立马就给环保部门的负责人马浩打电话,询问是否受伤。

  马浩因为第一台高炉发电机组要急着上马,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25天,调试前一天他可以回家一趟,但因为临时有事并没有回家。

  在日钢,为了上马节能减排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杜双华给马浩他们下了命令。什么时间要完成的项目就必须什么时间完成,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因此,直到现在,他们也可能会因为某一个项目必须在某个时间完成而连续上班。

  马浩说:“我们当时有一个发电项目是1月19日开始动工的,到了9月10日第一台机组发电,用了8个月时间。这是创历史纪录的事。”创纪录的事还在发生。

  2010年度,日钢取得了三项“第一”:吨钢排水量0.098立方米,吨钢化学耗氧(COD)排放量0.0036千克,吨钢耗新水2.82立方米,在中国钢铁协会86家企业中可谓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与此同时,日钢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减至1.25千克,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减至0.82千克,排名全国第四。

  对此,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说:“日钢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了不起的,也希望全国的钢铁行业都能像日钢一样把能源高效利用推广开来,把大量的余热、余压、可燃气体都充分利用起来,能源问题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对发展循环经济,杜双华如数家珍地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要发挥循环经济生产设施的产能效益。2011年对转底炉固废项目、水钢渣超细粉和水泥项目、临沂矿业项目,要全部纳入生产系统规范化管理,提升公司整体效益。不要一说生产就是铁钢材,一提销售就是板棒线,我们的水泥、钢渣、化肥都要释放设计产能,发挥最佳效益。”

  日钢是跟节能环保杠上了,因为“从企业经营实际和行业发展趋向来看,循环经济在我们自身来讲,不管是投资、产值还是效益回报,都已经上升到与钢铁主业相匹配的重要地位,并且在以后还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近几年,日钢拥有了高炉煤气发电机组、TRT发电装置、转炉余热发电等全套的循环经济体系项目,2010年在日钢45亿元人民币的利润中有50%以上来自循环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节能减排,在没有自建燃煤电厂,没有新增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的前提下,日钢通过节能减排和降耗,实现了负能炼钢,自发电率达到52%。

  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说,日钢利用余热、余压自发电总计30.3亿度,占日钢总用电量的52%,产值18.5亿元;利用钢渣磨成细粉生产水泥105万吨,产值2.06亿元;污水处理量465万吨,产值418.5万元。2005~2010年,日钢因为循环经济体系累计创造产值77.9亿元。

上一篇:钢贸企业谨慎看待后市

下一篇:加紧拓展稀土产业链 以乘数效应发展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