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PMI(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3个月下滑,看起来佐证了紧缩政策拖累经济增速的观点。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运行数据表明,用电量、投资、外贸等数据均出现增速回落。这似乎支持了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预言:这一轮所谓的经济增长仅仅是由补充库存和刺激政策带起来的,并不是来自各个行业和各个国家的结构性再平衡,由此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将把全球推向高通胀,为2012年的另一场危机埋下伏笔。
本月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今年7月的PMI值为51.2—连续3个月回落并创下17个月来新低。同时,汇丰银行发布了另一个版本的PMI,其最新数据为49.4。PMI是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往往对未来几个月的经济走势有风向标作用。50则是这个指数的临界点,若该指数位于50以上,则表明处于发展之中;若跌到50之下,则表明陷入收缩。
这两个数据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是因为各自的测算方法有所不同。从统计量来看,官方PMI覆盖的样本量是汇丰PMI的两倍左右,更大的样本量使结果更为精确。此外,官方PMI主要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而汇丰PMI聚焦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官方PMI对于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大趋势更有帮助,而汇丰PMI则更多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两者的结合更接近中国经济的现实。
中国经济的现实到底如何?广东一家电子产品工厂的负责人表示,最近几个月公司订单环比下降非常多,6月、7月订单分别下滑50%和45%,且这家工厂并不是特例。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电子产业订单已呈现整体下滑趋势。
电子行业还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明显的是钢铁行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高伟告诉《环球企业家》,由于钢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及其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矛盾更多地凸现在了这个行业。CFLP钢铁行业PMI自今年6月开始跌破50,7月略有回升,但仍然徘徊在45左右。
钢铁行业PMI低于50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矛盾。一方面这个行业存在产能、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另一方面下游需求仍显不足。某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国清对《环球企业家》说,钢铁下游需求的三大行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生产量指标在7月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如汽车业用量最大的冷轧板从3月开始在逐月下降。
钢铁厂商也许可以就此怪罪于汽车制造商们。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从今年4月到7月,国内车市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下滑。一些汽车厂商正酝酿下调全年销售目标,如比亚迪已率先承认原定全年80万辆的目标不太现实,削减至60万辆。高伟说,在他们重点研究的18个行业里,汽车的回落幅度居第二位,仅次于黑色钢铁。
至于汽车业持续环比下降的原因,J.D.POWER高级市场分析师朱鸣认为,最主要还是今年年初汽车销量出现高位,同时受整体经济放缓影响,再保持攀升不太现实。但是他仍然认为汽车行业受到的消极影响要比其他制造业少很多,原因是除汽车业主要依靠国内市场。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负责汽车市场研究的金伟栋持相同看法。他认为B2C行业,即面对消费者的行业市场前景较好,尤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渗透率还比较低,空间很大。“今年下半年也会是两位数增长。”金伟栋对本刊说。
虽然各行业情况不尽一致,但是制造业的整体回调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去20多年的高增长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的急速降温,冷暖反差巨大的两种眩晕感刚刚过去,中国经济是否将迎来或增长或放缓的曲线都将平滑的时代?
欲速则不达
好消息是,中国制造业只是增速放缓,而不是崩溃。对此,经济学者汤敏认为不必过于担忧。他告诉记者,现在的经济走势从速度上来说是慢了一点,但是在向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轨道上转变。去年至今年年初,在全世界经济处于低谷的情况下,中国超过10%的增长实际上是靠政府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上投资拉动的,并不是市场真实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反映,因而容易产生过热和泡沫。在刺激政策影响淡化之后,经济便逐渐回落到更平但更稳的增长。“如果是充满泡沫的增长,即便快,也是欲速而不达。”汤敏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经济增速可能还会进一步滑落,但会维持在9%左右。
汤敏的观点属于“维稳派”,持相同观点的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还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等。余永定为此发表了文章《中国需要更慢、更佳的增长》。左晓蕾则将此定义为“绿色的增长”,认为中国需要消除GDP高速增长偏好,提高经济的质量。
另一些观点则认为降低库存及出口不振可能在短期内损及经济动能。当前略为收紧的调控政策也因此在市场上出现了调整的预期。汤敏认为,中国针对经济过热的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如稳定的房地产走势应该坚持下去。这不仅关系到政府信誉问题,更是为了防止中国经济重新陷入依赖政府投资的恶性循环中去。力保政策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的通货膨胀形势仍不容乐观。汤敏告诉本刊,一方面世界粮价上涨在带动中国粮价上涨,另一方面工资上涨幅度也在加大,“最令人担忧的不是过慢的增长,而是通货膨胀”。如果经济放缓的幅度加大,货币政策可以适度放宽,但是目前的情况还不需要。
“绿色的增长”还指中国经济结构的顺势而变。这正是目前政策着重的方面,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新能源发展、改变过分依赖出口的现状、打破垄断等。这些措施可能会在短时期内进一步抑制制造业,但“现在不调整,以后就会更困难”,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高伟对本刊说。她对制造业在今年第四季度的表现持乐观态度,但是对明年、后年的情况有一些担忧:政府4万亿元投资的提振效果基本消散,而房地产调控等措施对钢铁等制造业的影响也将超越心理作用,开始大规模在实际生产环节显现出来。
正在展开的保障房计划、南方水灾后重建和铁路投资计划被称为“新4万亿工程”,在今年下半年会给制造业打上一剂强心针。但是正如汤敏所言,这样的工程能解决一些问题,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政策投资转变为激活市场真正的消费需求与投资上去,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