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心脏”大手术
北京的内城,在之前的规划中被定位为“首都功能区”。
这里是共和国的心脏部位,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地点、中央大部分部委办公楼均处于这一地带。但在北京之前的行政区划中,这里分属东城、崇文、西城、宣武四个区,自1958年行政分区以来,这个格局持续了52年。
此次北京最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选在即将制定“十二五”规划之前启动,显然是对北京未来之发展重新谋篇定局。行政区划调整除了为城市发展松绑,同时也趁机整合资源,但首当其冲的则是官员的人事变动,这一系列的变化背后则是北京图谋成为“世界城市”的路径选择。自然,大北京与老北京的争议再度浮现,保护与发展的命题一直伴随着北京的扩张脚步,有更多的专家则建议将来把新的东城与西城区合并为一个区域。
北京首都功能区“脱胎换骨”
将北京打造成能与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相媲美的世界级城市,成为了北京的新追求。在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两年之后,北京再出大手笔,一张全新的东城、西城区域图正在北京的“心脏”位置铺开
北京内城的行政区域改变,来得迅猛而突然。
虽然北京市的区划调整方案与6月初政协提交的一份建议案不谋而合,但对公众来说,这次区划调整还是显得有些“突如其来”,此前几乎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故宫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与中南海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同时向南扩充版图。7月1日,北京市向公众宣布了涉及最核心城区的区划调整方案: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城、崇文、西城、宣武4个区将撤销,同时成立两个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
新设立的东城区,辖区范围为原东城区和崇文区辖区范围,面积为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万;新设立的西城区,辖区范围为原西城区和宣武区辖区范围,面积达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万。
在接受《小康》杂志记者采访的10位专家、学者中,有7位认为区划调整背后的核心战略是北京要加快打造世界级城市的步伐。
肥肉搭瘦肉 大车拉小车
“东、西、崇、宣,并为两区”的北京市区划调整方案被不少专家形象地称为“肥肉搭瘦肉,大车拉小车,有钱的帮没钱的”。
“这次区域合并主要还是从整体资源整合的角度来考虑的,整合就是在更大范围内使资源配置能够优化,降低行政分割造成体制摩擦的低效利用,从这个角度说,区划越小,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低。”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越是像老东、西城这样相对发达的地区,越是要提高行政区划的范围,更好地调配资源,“因为资源的跨区流动在我们国家并不自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旦流动,城区的财税也随之流走,如果城区范围扩大,调配的资源就能够更有效、更快速的利用。例如金融街是西城一个财富的集聚区,西城和宣武区合并后,金融街可以向南拓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中心城区被一分为四的时代,老城区核心地段的规划与发展常常受制于行政限制等因素,其价值难以被充分发掘。例如前门地区,地处四区交界之所,在改造的过程中也难免受到行政划分上的制约,“以前的划分很难管理,虽然现在东西还没有分得太清楚,但南北并不存在边缘地带的问题,这样一来,行政管理清楚了,就更有利于统一实施规划,缩小南北城的发展差距。”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高毅存分析说。
记者在走访原宣武、崇文各个街区以及胡同时,了解到大多数民众对于此次合并表示赞同,相对平稳的调整和过渡对老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虽然心底埋藏着对区域文化的留恋,但更多的是对城市快速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期盼。
不少人提到,西城区的教育水平在北京首屈一指,这让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宣武和崇文的孩子感到些许不平。区划调整之后,各方面的投入指标、管理标准都会趋于均等,从而使得差异逐步缩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说:“在原来的区划中,宣武、崇文这两个老区的学校相对弱一些,这和两区的总量是有一定关系的,总量小,师资和生源都有限,调整以后从区域均衡角度来说,应该尽可能对原来的宣武、崇文地区加强教育的投资、资源的配置。”
全国模范教师甄珍是宣武区名校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教师,在她看来,一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没有区域之分,但区划调整对于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教研工作的互通、互融和共享非常有利。
与教育一样拥有极高讨论热度的话题是房地产。房产大亨任志强中提到,“北京行政区划的合并变化,也许会改变房地产的格局。”原来的宣武和崇文区在房地产价格大战中常常处于被忽略的位置,随着此次城区合并的实施,宣武和崇文的部分楼盘,已经在价格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上调。对此,陈耀分析说:“随着城区的合并,房价可能会慢慢趋于均等化。毕竟原来宣武和西城、崇文和东城的差价是很大的,城区合并后,实际上是体制合一了,这方面的差异也会缩小。”
无论是教育、房地产,还是医疗、交通等,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民生问题,都有望在此次区划调整的实施中得以改善。“城区合并了,财政也合一了,各方面的投入也将实现公共服务的均值均等化,原来在东西城能够享受到的优惠,对于原崇文宣武的老百姓来说,也能享受到,这是最大的实惠。”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说。
“请郭市长做北京的市长,别做京北的市长”
在老宣武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王东(化名)感慨道:“宣武一直都是破破旧旧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拆什么地方都不心疼,为什么我们宣武一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就是因为没有钱!”
长期以来,北京南城、北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成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瓶颈。“东富西贵、北穷南贱”的民谚由来已久,但亚运商圈、奥运规划等伴随地产开发应运而生的概念,让人们彻底抛弃了“北穷”的旧观念,“穷崇文、破宣武”倒是还深深地烙在老北京人的脑海中。
南城和北城之间的差距,仅从财政收入上就能看出。2009年,位于北部的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区级财政收入分别为71亿元和152.17亿元,而位于南部的崇文区和宣武区区级财政收入仅分别为20.6亿元和46.7亿元。
一份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市南部五区(崇文、宣武、丰台、房山和大兴)GDP总量为北部五区 (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和石景山)的五分之一;南部五区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当于北部五区的三分之一;而财政收入南部五区仅相当于北部五区的四分之一。南城、北城的差距,早已不能用一句简单的“楼价每平米相差数千乃至上万元”来概括了。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郭金龙到北京担任市长之前,上网查了一些关于北京市发展的资料,偶然间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请郭市长做北京的市长,别做京北的市长。”当时郭金龙并不明白什么叫“京北的市长”,经过一番打听,他才明白北京以前三门为界划为南北,北面是“发达”地区,南面是“落后”地区。所谓“京北的市长”,则源于北京市南北城发展不平衡,一个北京城仿佛就是“城北的北京”,资源、产业、人才都集中在北城。
此外,南北城的巨大差异还体现在居民平均物质生活水平、就业和工资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文化卫生和教育资源配置、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等各个方面。在2008年初的一次北京市人大代表关于南城发展的讨论中,时任崇文区区长牛青山在介绍崇文区的情况时说,崇文区面积很小,除了2个公园之外,只剩下8平方公里,为了保护文物、前门改造等项目,区政府贷款60亿元,每天的利息就有100万,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困难。郭金龙当即表示北京一直在兼顾南北的均衡发展。
“其实,北京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并没有忘记南城,城市的发展不可能是均衡的发展,发展有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等几种模式,钱必须要用在刀刃上,就像我们国家先发展东部,等力量壮大了,再搞西部大开发一样。”高毅存告诉《小康》记者,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发展南城就成为了北京市的重点工作之一,“南城面临着后奥运机遇,奥运时候的一笔账记下来了,现在肯定要偿还。”
新城区官员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个城区合并为两个城区,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行政官员的人事调整。
北京市先后宣布任命,新东城区的区委书记由原东城区委书记杨柳荫担任,杨柳荫同时任新的东城区筹备工作委员会主任;区委副书记由原崇文区区长牛青山担任,牛青山同时任新的东城区筹备工作委员会政府筹备组组长。原东城区区长杨艺文之后出任北京市工商局局长,而原崇文区区委书记夏强则调任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
新的西城区,区委书记由原宣武区委书记王宁担任,王宁同时担任新的西城区筹备工作委员会主任;区委副书记由原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建东担任,张建东同时担任新的西城区筹备工作委员会政府筹备组组长。原宣武区区长王刚则出任顺义区代区长。
新的调整兼顾了原来行政区官员数量的平衡,如北京新西城区委13人领导班子7人为原西城区干部,6人为原宣武区干部;东城区的领导班子配置亦如是。事实上,北京的人事调整早已开始,从年初到6月份,已经陆续调整了128名副局级以上官员,此轮人事调整亦涉及到40多名副局级以上干部,北京各区县的官员轮换密集而频繁。
在行政和人事方面的调整仍在继续,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各区的人大代表至少在这届内不会重新选举,因为人大代表是按照一定的人口比例选出来的,两个区合并到一起后,人大也就自然整合到一起了,以前崇文、宣武的人大代表成为新东城、西城的人大代表,应该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也有人提出疑问,为何事先没有经过人大常委会讨论?为何没有征求公众意见?对此,汪玉凯介绍说:“中国行政区划调整的最高决定权在国务院,北京市地方人大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发言权,但是目前来讲还不具备法律效应。再有,此次北京区划调整涉及核心区,影响非常大,如果之前把信息透露出去,可能会引起四区官员、群众很大的心理波动,甚至影响到执行问题,所以为了不造成过大影响,采取快速的决定,然后再解决后续问题的改革策略。”
“虽然改革涉及到民主化、科学化的问题,但是也包含策略问题,此次调整涉及到人事问题,这样的改革策略可以理解,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腐败的发生,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一下子将人事问题‘冻结’了,有效防止了事前活动,突击进人和提拔官员。”焦洪昌认为。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采用了最省事的办法,将影响、争议和振动减到最小。”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黄鸿翔分析说。
牵一发而动全身,新东城、西城瓜分内城之后,北京各大区面积基本持平,一直以来关于通州是否将作为北京副中心的争议从未平息,尽管这次行政区调整只涉及到内城四区,但调整之后的北京行政区划料将改变北京未来发展的格局。
北京距离世界有多远?
在这之前的3年,经过长期研究和酝酿,北京确立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的目标。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了北京城市发展的阶段目标:第一步是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步是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步是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目标提出后的5年间,北京市的主要工作都围绕着举办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庆典而展开,“世界城市”的梦想逐渐被许多人淡忘。直到2009年12月底,“世界城市”一词首次出现在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北京要“瞄准建设世界城市”。
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及计划报告、财政报告名词解释》中,“世界城市”被定义为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的城市,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聚集地、信息发布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
据统计显示,中国现在有超过一百个城市想要成为“世界城市”,传统大城市京、津、沪正面临着这些后起之秀们的挑战,尽管北京以首都之先天优势获得诸多资源,但是能否在这一波的国际化潮流中成为标杆,仍未可知。熟悉中国改革开放史的人们都清楚,在过去三十年里,引领中国前进的城市发展模式,前有深圳,后有上海,而江浙之苏杭、西南之重庆、滨海之天津,都在这一轮国际化浪潮中欲抢做领头羊。
北京离世界有多远?“2009年,北京市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对北京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北京市处于中等富裕程度。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北京在经济实力、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国际公认的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世界城市公认的人均GDP标准为15000~25000美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市公务员说。
在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战略策划中心策划副总监彭剑波看来,世界城市应该能够吸引很多跨国公司总部,应该可以打造更多的高端文化艺术、娱乐和体验平台,包括工作、生活、休闲、居住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按照世界级标准去配备。而现在北京市的基础设施、产业都和世界城市有差距,物业开发、建设、运营水平,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造完成的。
北京同时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近日,北京市政协《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披露,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达到1972万人,人口总量以每年54.3万的速度膨胀,其中70%是流动人口。此外,北京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与此同时,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还不得不考虑周边城市的发展。在焦洪昌看来,行政区划合并是实现“大北京战略”的一个方面,如果不考虑到“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城市”这个问题,就很容易把北京建成“文明的孤岛”。
从年初到6月份,已经陆续调整了128名副局级以上官员,此轮人事调整亦涉及到40多名副局级以上干部,北京各区县的官员轮换密集而频繁。
大北京与老北京争议再现
在旧城里打算盘,可以调整的余地并不大,有更多的专家建议,如果将来能够把新的东、西城区合并成一个区域,将会更有利于北京核心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
一纸区划调整方案,对于“傍上大款”的老崇文和宣武地区来说,虽然在经济上能够得到老东城和西城地区强有力的帮助,但是北京市自195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突出的矛盾以及争议的源头,还是在于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在北京这座古今重叠的核心城市,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设计方案从未间断。1950年,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梁陈方案”,本着“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建议建立新的中轴线,在旧城以外建立新城区。但是,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并未落实。
几十年风雨变迁,北京老城区在改造的争议中历尽沧桑。
小胡同对抗强大商业资本
关于北京市调整行政区划的目的,官方表述为“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其中提到,“区划调整后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
“这样的表述显示官方对已残存不多的旧城仍有意继加拆除,如执意推行下去,不但伟大的北京旧城将承受彻底损失,而且城市的‘心脏病’将愈发严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无法缓解。”北京城市史著作《城记》的作者、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呼吁者王军得知北京行政区划调整的消息后感到担忧。
王军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宣武区作为京城肇始之地,同时也是宣南文化发祥地和京城传统商业区,见证了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和800余年建都史。崇文更是北京“四大名旦”和 “崇文三宝”的所在地。此番合并,让文化深厚的“文武”彻底被写入历史,许多在皇城根下生长的“老北京”们对《小康》记者表达了他们的担忧。
有老建筑的拆除,才会有新建筑的高耸;新城区的扩大,又是以老城区的缩小为代价的。如何权衡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直是北京发展道路上引人深思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发现,现在对于“人文北京”的重视程度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但目前仍然没有一部法律来保护北京人的生活状态,“人文北京的核心是保护文物,故宫、天坛、鲁迅故居等是文物,不能拆,那四合院、胡同呢?很难说它是文物,但它一定是文化,生活在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的生活状态也是文化。这些都需要保护。”
焦洪昌的老家在北京顺义,他记得小时候,家乡有十来个小湖,孩童们在那山清水秀的地方一起捞鱼。而今,那些小湖、小河都被填成了平地,“现代和传统的文化就是一种对抗关系,看谁劲儿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以现代化为评判标准,还是以传统呈现呢?虽然北京是文化古都,这次区划调整也提到文化保护,但是在强大的商业资本面前,文化保护显得力不从心,小胡同怎能抗拒强大的商业资本呢?”焦洪昌无奈地感慨道,“现代化的蛮劲上来了,文化很难与之对抗,所以只能拍点照片,建个博物馆,留个纪念罢了。”
算盘还是要在旧城打?
“建设世界城市的核心其实还是北京旧城的风貌,因为我们的高楼大厦与国外相比,没有任何特色,外国人来北京,还是想看旧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赵中枢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参与过中英合作历史古城保护规划研究活动,他说花了3年时间,自己终于明白了究竟什么叫“保护”。
“在英国,保存文物,就是要尽可能地维持其原有状态,保护被公认为是一个过程,从人们的认识、行动、规划到落实,整个过程都叫保护。”
英国利兹市的古城保护官员理查德·泰勒给赵中枢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与中方人员进行交流时,谈及自己的工作,他说涉及老百姓的“千头万绪”的事情,都是他的工作职责,他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了解他们对于文化遗产、建筑等各方面的需要。他们经常在大街上和老百姓居住密集的地方工作,一次赵中枢问他:“你会不会利用上班时间办点自己的事情?”他惊讶地说自己从来没这么想过。
在国外生活过十多年的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高毅存认为,在“新旧共存”问题上,和中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的罗马和巴黎为北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罗马的老城没有动,新城建在了外围;巴黎的拉德方斯新城也建在了巴黎老城以外,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亡羊补牢总比都破坏了好。”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与发展经过了多年探索,上世纪90年代初曾采取过大规模进行危房改造的方式,对古城风貌造成很大破坏。
在质疑和反对声中,该方案随即叫停,取而代之的是“微循环”整改方式,其中包括《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虽然这种‘针灸式’的旧城保护方法,在效果上得到了提高,避免了一刀切的盲目,但同时也因为‘速度慢、面积小、效率低’的特点而显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吃力感。”高毅存感慨道,“北京面积约16410.54平方公里,没有统一的政策,要真正保护老城市文化很难。”
这位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城市规划工作者也是最早提出四城区合并方案的参与者之一,2007年,高毅存等人通过九三学社北京市城建委向北京市政府提出建议。
同样是出于对北京旧城古都风貌进行保护的目的,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黄鸿翔早在2005年就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调整北京市城区及近郊区行政区划的建议》提案。“北京旧城被东、西、崇、宣四个区占领着,这几个区基本上没有一产和二产,所以区里面对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时候没有地怎么办呢?就必须要拆。”因此黄鸿翔当时的设想就是一个区要从二环以内一直延伸到五环以外,形成放射形的区域,“这样可以在二环内搞文化、旅游,在三环、四环建商务区、搞建设。”
黄鸿翔认为,把破坏旧城的行政桎梏彻底消除了,区政府也就不会在旧城里面打算盘了。黄鸿翔所设计的北京区划调整方案虽然最终未能实施,但时任北京市长王岐山亲自牵头负责该课题的研究,足见北京市政府对这一提案的重视。
“这次公布的北京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和我当初的设想不太一样。”黄鸿翔坦言,“还是在旧城里动脑筋,若发展产业,还是要大拆大建。”
期冀一张棋盘上的共赢
7月10日至11日,原崇文区委、区政府与原东城区人大、政协在阴雨中完成了“双向”搬家。7月14日,新西城区举办了成立后的首场群众文艺汇演,区委的13位成员首度以新身份在媒体前公开集体亮相,两天后,原宣武区委、区政府与原西城区人大、政协开始“双向”搬家。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虽然酝酿许久,但合并的审批过程却十分迅速,从上报到最后批复再到启动实施,前后仅约两个星期。在平稳过渡的背后,不得不惊叹新东城、西城两区的行政效率。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谈及新东、西城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时说,“我认为经过努力,使这个地区‘四个服务’的能力与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相适应,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相匹配,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特点,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示范区。”
在北京大跨步奔向世界城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护古城,同时还要向世界看齐。 “像北京这次的区划调整,一方面是考虑资源配置的效益,同时还有一个历史文化的传承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强调要在一张棋盘上实现共赢,“世界城市既要有现代化的东西,又要有特色,体现不同文化的内涵。”
一些专家提出,如果将来能够把新的东、西城区合并成一个区域,将会更有利于北京核心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
“这次合并的力度还不够大,如果将来以二环路为界限,二环以内由一个行政区划来管理,可能更有利于旧城历史文化遗产的结构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战略策划中心策划副总监彭剑波说。
彭剑波的观点得到了焦洪昌、赵中枢和高毅存等人的赞同。“这次区划合并是一种进步,老城区建设年代建筑风格相对同一,质地比较匀一,对待老的城四区的政策应该相对统一,并且政策倾斜。如果将四个区统一成一个行政单位,一是有利于保护古城风貌,二是有利于行政管理,三是有利于改善老城区相对较差的生活环境。”据高毅存分析,现在的东、西、崇、宣,并为两区的方案,还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未来新的东城区和西城区迟早也会合并。
重点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一览
1、北京城区“四合二” 整合利用核心区资源
2、深圳特区范围扩至全市 解决“一市两法”
3、厦门特区获批扩至全市 将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4、上海南汇并入浦东新区 新浦东“二次创业”
5、天津撤三区并为滨海新区 行政架构精简高效
6、重庆设中国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
西部大市场催生
北京行政区划调整历史
1、1949年1月,在原国民党时期20个区的基础上临时划定32个区,4月将32个区合并为26个区,6月接管任务完成后调整为20个区。
2、1958年3月,河北省通县专区所属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等5县及通州市划入北京市。
其后撤销西单、西四两区,合并设立西城区;撤销东单、东四二区,合并设立东城区;撤销前门区,并入崇文、宣武二区;东郊区改名为朝阳区;撤销石景山区,分别划归丰台区、海淀区和门头沟区;京西矿区改名为门头沟区;撤销通县和通州市,合并设立通州区;撤销良乡、房山二区,合并设立周口店区;撤销大兴县,改为大兴区;撤销南苑区,划归朝阳区、丰台区和大兴区;撤销顺义县,改为顺义区。1958年10月,河北省所属怀柔、密云、平谷、延庆4县划入北京市。
3、1960年1月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93次会议通过:撤销昌平区,恢复昌平县;撤销顺义区,恢复顺义县;撤销通州区,恢复通县;撤销大兴区,恢复大兴县;撤销周口店区,恢复房山县。至1960年底,北京市下辖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等8区和昌平、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通县、大兴、房山等9县。
4、2010年7月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