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CPI涨幅5.5%,抑通胀当头央行表态“创造良好货币环境”
昨天,CPI数据公布后不久,央行果断出手再提存款准备金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涨幅达5.5%,创出34个月来的新高。就在当天,央行宣布,自20日起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准备金率保持着“一月一调”的节奏。
尽管当前是否存在滞胀苗头尚存争议,但业内对于通胀形势已十分严峻的判断却高度一致。
由此,市场对于未来紧缩政策预期不改。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有空间,特别是价格型工具。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昨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强调,宏观调控中更加重视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为稳定价格总水平、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释放“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的政策信号。
这也成为判断当前稳增长和抑通胀如何权衡的一大考量。
坚持宏观调控政策
此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达到21.5%。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此次上调符合预期,主要是因为6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较大和新增外汇占款可能维持较高水平。
统计显示,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为6010亿元,较5月份的5410亿元环比增加逾一成。到期资金额的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央行的对冲压力。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本次提高准备金率将增加法定准备金大约3600亿元,所回笼的基础货币可部分对冲6月到期的央票和回购。在此基础上,央行6月还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
事实上,在央行果断再调了准备金率的背后,是当前许多经济指标已经出现放缓迹象。例如,PMI继续下滑,工业行业正在继续消化库存。
统计显示,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5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官方并不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值得担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昨天在发布会上表示,尽管5月份经济运行部分指标出现了回落,但国民经济总体上仍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继续向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但他强调,物价上涨压力仍比较大,还要坚持宏观调控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防通胀仍是当前主要任务,未来货币政策仍难言松动。
收紧预期不改
伴随着超调担忧的还有当前是否出现滞胀苗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表示,经济下行,物价上涨,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滞胀表现。
刘元春却认为,经济放缓是一个阶段性的情况,并不存在滞胀。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也不同意滞胀的观点。“若中国经济增长没有掉到7%以下,就不能说是萧条。”
他预期,经济增长放缓之后,物价也将出现回落。但他期待的情况至少目前还没有出现。
“5月情况与之前数月类似,但和去年相比,非食品价格因素的影响在加强。”刘元春认为,这说明通胀在扩散,未来价格形势还是不容乐观。从翘尾因素判断,7月是CPI高点,但由于预期的变化、猪肉价格上涨等因素,很可能高点会推后。
“5月CPI通胀同比上涨5.5%,其中非食品环比增长0.2%,高于过去十年5月平均增幅。”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较高的翘尾因素,6月CPI通胀同比可能达到5.8%~6.0%,甚至突破6%,短期内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屈指算来,为了应对此轮通胀,央行自去年已经连续12次上调准备金率,连续4次上调基准利率。
如此高密度的紧缩之下,M2、信贷增量等指标迅速回落,5月M2增幅降至15.1%,创下近30个月以来的新低。
单从指标来看,控制通胀的货币条件似乎已经见效,但通胀却依然处于高位。
“流动性回收,特别是信贷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增量回收,对存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刘元春表示,前几年投放了大量流动性,目前M2与GDP的比值依然没有回归常态。
央行在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中也表示,2003年后,我国M2/GDP总体呈现下降态势,近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该比率有所反弹。
中金公司预计,货币政策在未来几个月仍将从紧。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而经济放缓尚未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控通胀仍将是三季度货币政策首要任务。
刘元春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有空间,特别是价格型工具。“现在很避讳谈价格型工具,但实际上价格型工具十分重要。”数量型工具解决流动性增量的问题,价格型工具解决关键的存量问题。
本网视点:昨日很热闹,又是出数据,又是提准备金率。不过和市场预期不同,紧缩靴子虽然落地了,不过不是加息。可能考虑到加息对于出口企业伤害太大,而准备金没有天花板,这个可以调,而且还有继续调高的空间。虽然政策没有新意但是调准的时点很微妙:股市期市收盘之后立即行动——体现了央行对于继续从紧货币的决心以及对于加息政策的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