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唐山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唐山分站 >> 本地资讯 >> 钢铁业国企敞开肚子通吃民企没道理

钢铁业国企敞开肚子通吃民企没道理

来源:新浪财经 编辑:管理员 2010年11月16日 08:31:21 打印

导读: 要解决一个地方的产能过剩问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国有企业敞开肚子,以结构重组的名义,把民营企业通通吃掉,如此一来,产能少了,国有大企业保住了,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河北钢铁集团将以“渐进式股权融合”的重组模式,联合重组敬业、唐山松汀、邢台龙海、永洋、吉泰钢铁等5家河北省内的民营钢铁企业。一位业内专家认为,河北钢铁集团这种重组模式,可以用最小的成本来完成政府提出的重组要求,因为河北钢铁集团无需出资金,就可以将一批民营企业收归旗下。(11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此次“闪电式”重组是河北省、石家庄政府强势推动,进程之快超出企业本身预料。河北省政府指定由河北钢铁来重组省内中小钢铁企业,并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尽快解决钢铁业产能过剩问题,使全省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减少到10家左右。而目前,该省有冶炼能力的企业大概有88家。

  现在,即便对经济不感兴趣的人,对于“产能过剩”这4个字并不陌生。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布产能过剩预警,就可以得知产能过剩的严重性,在这份长长的名录中,基本把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都曝光了,甚至包括貌似高科技实为高污染制造业的多晶硅等领域。

  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产能过剩现状,似乎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当然,要解决一个地方的产能过剩问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国有企业敞开肚子,以结构重组的名义,把民营企业通通吃掉,如此一来,产能少了,国有大企业保住了,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但这并不是解决产能过剩的灵丹妙药。政府有关部门从2005年就开始呼吁淘汰钢铁落后产能,但成效如何呢?微不足道。国家最初对钢铁产能的淘汰标准是,“2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很多企业改建300立方米甚至更大的高炉以应对。河北一家民营钢铁企业的老总称,这些超级高炉只有生产板钢类才能实现规模效应,而2009年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重点行业公共设施、基础建设等产生的需求是建材类粗钢。结果就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从粗钢到高等级钢材一起过剩。

  所以,国有钢企振振有辞地抱怨,民营钢企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市场的无序,是产能过剩的罪魁。这才有了去年9月由地方政府一手包办、且令人质疑的国企——山东钢铁集团并购民企——日照钢铁集团的案例。虽然经过日照钢铁无数次抵抗,但胳膊终扛不过大腿,山东钢铁最终与其签署重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山东钢铁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照钢铁则以其经过评估的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山东钢铁吞并日照钢铁是一场小鱼吃大鱼的怪戏。由于山东钢铁是巨亏的国有企业,而被吞并的日照钢铁是赢利的民营企业,因此引发的争议愈演愈烈。在国内某著名网站的一项调查中,逾8成网友认为山东钢铁吞并日照钢铁是一次典型的“强买强卖”案例,并支持“重组应该遵从市场规律”的观点。

  从表面来看,河北钢铁重组当地民企也好,还是山东钢铁吞并日照钢铁也好,或许是国内钢铁业重组当中的“重大成就”。不过,有分析认为,这种行政性重组的效率令人怀疑。因为这些行为并非是完全自愿的市场化自由重组方式,主要是来自于地方的行政命令,所以这种重组的实际效果恐怕并不乐观。

  一些学者把现在国有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钢铁、石油、电信等几大行业“定义”为“国有垄断行业”,将处于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定义”为“国有垄断企业”。这种分析是有现实依据的。例如5年前,国内钢铁业的增量有三分之二来源于民营钢企,而如今,许多民营钢企却成为国企的“盘中餐”。发生这一切,并不是民营企业有什么问题,而是各级政府在信贷、政策、价格等方面严重错配资源,导致国有企业通吃民营企业。

  发生这一切,也许被视为是各级政府“国进民退”的重要步骤。事实上,各方对“国进民退”的质疑,已经从探讨国企与民企如何共赢,拓展至呼吁给予民企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甚至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导致改革开放出现倒退。其实,不论“国进民退”究竟是伪命题,还是现实存在,但作为一个延续老路的选择,这样的倒退行为是不应该的。因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转型就是放开政府管制,减少行政干预,打破国有垄断,让民营资本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

上一篇:北京大兴投亿元 建中介公司控制村民出租房屋

下一篇: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扩大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