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变更统计口径压低GDP 人为给经济降温遭质疑
近日来,各省份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各地区GDP再次纷纷呈现“超预期增长”。
据统计,目前公布数据的25个省份中,仅有北京、上海两市上半年GDP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增速9.6%,其余23个省GDP增速普遍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有16个省高于12%,而天津以16.6%的增长拔得头筹。
各省数据“1+1>2”的结果,再次引发公众对于地方经济数据的质疑。而据一位部委人士对记者透露,各地公布数字的确有可能存在问题,但与想象中相反的是,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并非夸大,反而可能低于实际增长水平。
技术上的统计口径变化,是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产生反差的原因之一。另据了解,2011年对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定义标准有所提高,从而令地方上原来属于规模以上的一批工业,今年不再进入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
“地方统计局对于规模以下企业的统计一直抓得不严。”上述人士表示。
对此发改委产业研究室主任史炜指出,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深层原因是,为了响应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防止产能过剩的要求,很多地方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要求GDP降温,“上半年实际的GDP增长,绝对要大于目前我们看到的数据”。
口径变更致规模以下企业增加
此前2010年底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布置2010年统计年报和201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中曾规定,从2011年定报开始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划分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提高到2000万元及以上。
对此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据我了解,目前规模以下企业虽然数量多,但其产值相对于规模以上企业比例并不大。”
叶青对记者举例,根据他最新了解湖北某县上半年数据显示,该县年收入规模在500万元和2000万元间的企业上半年产值仅为规模2000万元以上企业产值的10%,即规定修改后影响的工业增加值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在统计方法上,据记者了解,地方统计局在对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进行统计时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前者是绝对统计,而后者则是抽样调查。
“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商业是地方统计局掌握当地经济运行情况时的工作重点,”叶青对记者表示,“对于这部分企业,我们都是进行全面绝对统计,包括要求网上申报、对账等,这部分企业统计的信息目前准确度已经很高。”
而在统计规模以下企业时,由于中小企业数量繁多,进行全面统计存在技术上难度,所以一般是采用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方法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也是国际上对规模以下统计采用的惯例。”叶青表示。
对此他解释,在统计规模以下工业时,往往先统计汇总该地区规模以下企业的数量,再从中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企业调查其运营情况。随后统计局会根据抽查样本的增加值和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比例、规模以下企业数量,两者结合,大致得出一个该地区的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
被低估的统计数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开、关状况采用抽样调查的话很难掌握,”一位地方统计局人士对此承认,“特别是个体工业单位,停停开开现象较为频繁。”
而据记者了解,除了抽样调查本身在全面性上的不足外,目前地方统计局在进行规模以下工业统计的实际工作中,还有着种种不足。
上述人士介绍,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规模以下企业的现金交易部分统计情况较差,且一些地方对关、停企业把关不严等,一些县(市)区在规模以下样本企业电话联系不上的情况下,没有认真上门确定就人为地将企业填报为关闭或停产,而实际企业还在生产。
此外特别是在基层,由于统计人员面临着相当严峻的人力不足问题,基层规模以下企业的统计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的几率更是大大增加。
上述人员表示,除了统计局外,主管中小企业工作的地方经济委员会也会对规模以下企业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由于地方经委对于中小企业的情况掌握较为全面,有时经济委员会的数据甚至会达到同期统计局数据的2.4倍。
而据记者了解,此前部分地区在汇总统计数据时,曾使用过口径较大的经委数据,但目前已经大多数采用回统计局的数字。
“目前地方上报GDP中跑漏的成分规模并不乐观,”史炜表示,“更重要的是难以确认是否有意为之,中央现在要求地方转变增长方式,地方转不动就只能简单地将其操作为压低GDP,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